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独醉落红文集 !
天逐渐冷了,趁着双休把已经布满灰尘的气炉子火盆拿出来打理干净。又准备烤火过冬了。每年的这时候,我总会默默的想着葬在山里的祖父母,想着那处在转角屋一隅的火垅坑。
秋天来临,山里的人们就急着准备过冬的柴火。忙着到自留山砍回许多杂树整齐地靠放在通风的屋檐下,有劳力的人家,带上斧子背上大背篼,从山里挖出树疙瘩堆放在通风避雨处。一到冬天,人们除了干少量的农活,主要围着火垅转了。所谓火垅,是在屋的转角处挖一个深不足两尺,用四条方石砌成的四边形浅坑。可在山里那是农家必不可少的烤火之处,也是冬天煮饭、炒菜,煮猪食的主要场所,人们在火垅旁纳针引线,摆龙门阵、迎接客人
祖父母的老屋单家独院,竖折摆开。那竖折之间便是转角屋。转角的右面拖着两间客房和猪牛圈。左面则是正房和堂屋。大片葱郁的竹林偎在屋后,再往右是两套大院子,屋前高低不一的棕树总悠然得摇曳着青翠。再往前走便是田地了。祖父母家人不多,房子也不多。陈设也简陋。可在我心里始终觉得很充裕,留恋那曾经的温暖。
记事起,火垅是很温馨的地方。早上起床,祖母把闷在热灰里的火种刨出来,放一些碎柴或者松毛,火垅里立即有了浓烟,再加几根干树枝,用吹火筒轻轻一吹,火焰便迅速腾起。于是,祖母便把高高挂在钩上的铁茶壶降到火苗上。山里人习惯把吊在火垅中间可以挂铁茶壶、铁罐、铁锅,并可以升降的铁钩叫“贯搭钩”(这三个字怎么写,我的确无知,姑且就这三字吧。)壶中的水开了,火也温暖了整个屋子,祖母这时才叫我们起床。我一般都在床边穿戴好了才到火垅旁烤火,大弟弟却是从床上爬起来,光着屁股抱上衣裤跑到火垅旁才穿。更小的弟妹由祖父母连人带衣抱到火垅边穿。火垅的周围放着四条矮条凳,供人烤火坐。小孩一般坐的是草凳,主要是好烤火。草凳是祖父在稻子收割后用谷草打制而成的,结实、暖和。在火垅空闲的时候,我们便“抱”来红苕、洋芋,用衣襟篼起,站在火垅的边,噼里啪啦倒在火垅里,这才慢慢地在明火旁刨与红苕洋芋大小差不多的坑,把它们藏在热灰里烘烤。熟了便用火钳小心翼翼从滚烫的灰中取出,先用手拍,再鼓起腮帮吹去灰,剥去皮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到了煮饭的时候,祖母再加一些柴火。铁罐饭不是很好煮的,我长大了都掌握不好沥饭的“火候”煮饭的时候,火要大,等水开了,揭开铁盖子,倒入已经淘干净的大米,然后用长勺子从罐底搅起,以免结成团,让米散开煮。(祖母煮饭会掺很多水,为此,我还纠正过她这错误。可她总说,为了烫米糠。)饭伸腰了就要除去多余的水了,这时,祖母把事先准备好的装有糠的木盆放在矮凳旁,提起铁罐倾斜一旁,逼出米汤。米也倒在罐的一旁,才将去了皮的红苕等杂粮放在米饭下面,然后盖好盖子。有时候她也会用大碗接一些做酸菜汤用。沥了饭的铁罐不会再回到铁钩上了。而是放在明火的一旁,一面一面地烘。等铁罐的四边与火见了面,饭也基本好了。祖母会揭开盖子边吹热气边看铁罐里的饭。山里人冬天吃菜很简单,炖一锅萝卜放在火边,饭好了,把萝卜舀一些在铁锅里,再把从自家菜地里掰来并清洗干净了的白菜、青菜放在筲箕里,边吃边烫。这样的情形当然是没客人的时候,冬天有客,饭菜便摆到大桌子上。
煮猪食或者天快黑的时候,火垅里就要放一些树疙瘩了,这样做不仅只是为了取暖,更重要的是烧过了的树疙瘩可以放到烘稻谷的烘笼里,一来可以烘干去湿,好碾米,二来也可以节约燃料。或者放进瓦罐里闷熄后作火锅的备用炭。火垅上方的横梁还横竖架着结实的粗杂木,用来挂肉,寒冬腊月杀了过年猪,切成长方块的猪肉入了料后,就可以挂在火垅上方慢慢的燻。这样燻出来的肉色泽好、熏香浓郁、风味独特,吃“腊肉”是我们农家过年过节,招待来客,操办红白喜事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那年头,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腊肉”那就很不易了。当然也可以在火垅上方燻其他的,如:豆腐干等。只不过得用竹篓装起来挂。竹篓底呈四边形,且有规则的方孔,四周由大到小逐渐收成手可以进出的圆洞,豆腐放在那笆篓里祖母就会用牛皮纸盖住它。烘干的豆腐在有客人或者过年摆放在菜桌上是作为主菜。有时候,我们饿了,祖母却会拿出几块,慢慢地切得很薄,让我们细嚼慢咽。那豆腐干干硬,透黄,慢慢地咀嚼方能品出其味来。也许是口味变了,也许是记忆太深刻,至今,这样的腊肉和豆腐干再难尝到了。
火垅方石外的地上铺着厚厚的木板,主要是为安全着想,木板铺的面积与火垅坑差不多,只不过深了许多,那便是祖母家的苕窖。红苕怕冷,冬天里除了留一些吃以外,苕种全入窖中。苕窖并不很深,大概两米多点吧,放上一个短木梯或一个高凳子就可以上下自由。苕进窖之前,姑姑便带着我打扫苕窖。清除去年留下的烂谷草。把新谷草平铺在挨着火垅的一面,然后才把水气晾干的红苕整齐平放在谷草上,再给苕盖上厚厚的一层稻草,这样一来可以让红苕安全过冬。还可以供我们这些馋猫享用,每到农忙时,选几根红苕在火垅里一烧,那便成了一顿饭的主食。但更多的是选出好的红苕入春后移栽。
最难忘的莫过于腊月三十晚上的火垅了,大人小孩都围坐在火垅边,长辈们坐在长长的木凳上,小孩便坐在大人们两腿之间的草凳上,鞋子踩在火垅坑里,烤着火,嗑着瓜子,一边听着大人们东南西北的摆着“龙门阵”偶尔也有串门的亲戚加入到“吹壳子”的行列,大家喜气洋洋,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年小的弟妹们,便肆无忌惮地东躲西藏,玩起了“藏猫猫”的游戏,玩够了,耍累了,夜也深了,便往草凳上一坐,依偎在大人们的腿上,披一身柴灰,很快进入了梦香。
前些天,姑姑到我家做客。问起老屋的一些情况,她告诉我:转角垮了,中柱断了愕然的同时,我的内心不禁阵阵的疼。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将不复存在,祖母家的火垅在岁月的流逝中将黯然退去。而我却依然活着,依然怀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