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吊诡文集 !
公元一零七九年的一个春天,四十四岁的苏轼告别徐州,踏上重游江南之路。正当落英满地,飞絮漫天的暮春时节,苏轼心中有无限感慨“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尤是昔人非”沧桑往事所激起的情感波涛使他又一次深深陷入对人生的终极思考中。宇宙无穷,劳生有限,自己该如何超越永恒与短暂的矛盾?行舟江上,苏轼辗转难眠。或许应该在大自然的山光水色中洗涤心智吧?然而,在大自然中寻求自在的快乐,固然可以在一定的时空中超越自我,但作为社会中的人又该如何在纷繁的人世中寻求自处之道?入世的理想与超世的雅志又该如何统一?此刻,心游万仞的苏轼怎么也不会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打击正迫不及待地向他袭来。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了。苏轼在遭受一百三十天的非人囚禁后,被贬官黄州。在贬居黄州的这段日子里,苏轼闭门却扫,收招魂魄,不复作文字,惟时作僧佛语。在静观默照中,反思这场灾祸,他不怨天,不尤人,而是对自己进行毫不留情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批判。一个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上没有人类的固有弱点,而是因为他能够克服并超越这些弱点。在困苦无望的环境中,在人生转入低谷的时候,苏轼永远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现实,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在荒山大江,古木修竹的自然怀抱中,在躬耕东坡的劳动愉悦中,在淘尽了欺诈与利用的真挚情谊中,在表里萧然的禅境中,苏轼完成了自己的信念重组,从最艰难的境地中走了出来,从最可怕的精神危机中走了出来。巨大的挫折成熟了他的思想,深邃的人生思考又丰富了他的性格内涵。于是,面对着如崖赤壁,他一叹三咏,在中国文化史上为黄州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赤壁三咏,是苦难之根上盛开的绚丽之花,是苏轼人生思考步入新境界的序章,是苏轼从逆境中重新站起的崇高宣言,是他平和心境。安宁生活的最佳阐释。从此,黄州赤壁名扬天下。
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版图上,因了苏轼而扬名的,除了黄州赤壁,再就要数岭南了。元佑九年四月,苏轼因语涉讥讪,讥刺先朝而被贬谪岭海。在进入虔州境内的那个中秋之夜,苏轼仰望长空,明月皎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如潮般涌上心头。人世的悲欢离合真是令人难以捉摸啊!坎坷的仕宦生涯使他越来越厌倦了翻云覆雨的喧嚣官场和祸福无常的名僵利锁。悲世之无常与欣超世之乐交织在心头,使他入世。出世兼而得之的初衷终于发生了改变。也许,追求超世独立的心灵自由,就必须舍弃世间的一切荣华富贵吧!或许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认识,苏轼很快从悲惨的现实中超脱了出来,将远徙蛮荒的放逐看成是超脱自我的绝妙机会。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蛮荒的海岛,在作了五年的岭南人后,当苏轼重新踏上中原大地的时候,历经大起大落的成熟睿智的坡翁,正以他一贯的沉稳雄健的步履走向生命之旅的终点。是的,一个人不管心智修炼得多么成熟超脱,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面前同样显得是那么的束手无策。在踏上中原大地的次年七月,年近七旬的坡翁走完了生命里的最后旅程。我想,终于走完这一程的苏轼一定累了,也倦了,因为这一程他走得太艰辛,太不容易了。
他走了,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来自自然,又还归自然,安详地躺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他可曾想到,自己的性格魅力倾倒了无数后来的中国文人;可曾想到,自己洒脱飘逸的气度,睿智理性的风范,笑对世间盛衰的超旷受到了天下士人的共同景仰。他用自己的一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人生模式,设计了一种文化性格,他使自己与后世的读者建立起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动人关系。无论春风多少遍吹绿江南岸,也无论明月多少回照遍华夏大地,他总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他的形象总那么的深入人心,永远令人思索,永远令人怀想。
不朽,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