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 程老虫文集 > 王村行记

王村行记

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程老虫文集 !

      昨天下午去山越车行取了车子,是老虎推荐的红色,自己非常喜欢。

    小时候便有过单骑游遍天下的梦想,岁月无情,一搁浅便是三十多年了。梦想遥不可及,只能退而求其次。这个多雨的冬天,正郁闷自己被城市生活浸泡而不断臃肿的身体,终于鼓起勇气,在魅力和老虎的鼓励下,去买新车,实践自己不经意中油然而生骑遍徽州的豪壮梦想。

    今天是2007最后一天了。这是老虫非常不顺的一年,因此更加期待2008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用什么来祭奠自己即将被踩在脚底下的四十不惑的门槛?那就开始骑吧,第一站去哪?篁墩!想起前不久程文俊邀请的电话,是应该认祖归宗,就先去篁墩吧。出发时看到了龙翔御景的员工在闹市四人一组举着牌子组合成一幅很特别的街头广告,算是一道有意思的街头风景吧。车子、票子和房子,这就是许多人渴望的城市生活,让你没有办法无视他的存在。城市就是如此,你不喜欢他的嘈杂,但他却真实地生活着。

    远处的乡村和山林在呼唤着我们,我们因为城市的生活而迟迟没有回到他们自然的怀抱。过股份大道,陆陆续续飘过莲花怡庭、黄山旅游广场。这是黄山市未来的cbd地区,在建的和规划的高楼林立。cbd具备以下特征:城市功能的核心;高度集中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商业;交通便利,人流、车流、物流巨大;白天人口密度最高,昼夜间人口数量变化最大;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地价最高;高楼林立,土地利用率最高。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这个地方以前叫做徽州府休宁县率口乡安东村,是老虫祖辈居住的地方,今日已经没有任何村落的痕迹了。

    到了污水处理厂,抽了支烟,休息了一下,然后继续前行。不多时,便到了汉沙渡口,再次休息,下车看了看汩汩流淌着的母亲河新安江,许多徽州人的祖先就是在汉沙渡这个地方上上下下从水路出入徽州的。

    河的对岸的南溪南有萧江的祖墓在。而汉沙渡口的左前方,就是篁墩村了。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播放的文化专题系列片徽州,是这样介绍篁墩的:屯溪篁墩是徽州新安士族的发源地,它在每一个徽州人的心目中的地位自是非比寻常,要研究徽州、了解徽州人的历史,都要在这里寻根。

    篁墩村位于屯溪东北郊,距市中心仅4公里,距花山谜窟风景区仅3公哩,为屯溪之东大门,其得名至今有近二千年的历史。篁墩是徽州宗族的圣地,虽然目前许多遗址已经荡然无存。今日所谓汪、程、朱、江、胡、吴等姓皆是东汉末年由北方迁入,唐末黄巢起兵时,来徽州避难仅一次就迁徙来了20多个氏族,其中有十六七个是迁居、避难于篁墩的。他们在篁墩这个弹丸狭小却是福祉之地获得了喘息和立根之后,或留居篁墩,或由篁墩再拆分到徽州各地,以后都发展成为了徽州的名族望姓并且名人辈出。众多名门望族构成了徽州宗族社会的主体,因此影响极大。不仅如此,篁墩还是“程朱阙里”是程朱理学的奠基者程颐、程颢和集大成者朱熹的先祖居住地。在篁墩众多姓氏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程氏宗族。众多由篁墩迁居外地的新安程氏后裔对自己的祖籍地有着强烈的怀念心情,当他们侨寓他乡,功成名就后,即开始编修家谱,传于后人,现在巳知的程氏家谱有几十种版本,有许多流传民间,至今为程氏后裔保存。因为篁墩是他们的先祖居住地而且有他们引为豪的“忠壮公”程灵洗,因此,众多程氏家谱的始祖居住地都明确在篁墩。一千多年来,虽历经战乱、灾荒,但就是通过这种脉络清晰的族谱把篁墩与散居各地的程氏后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除珍存家谱外,每年在篁墩的众多程氏后裔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篁墩程氏祠堂为统宗祠,到1940年左右,统宗祠下共有一百零八派,祭祀活动由各派安排人员参加,每年确定几个派别负责从联络到祭祀的全过程,十年轮流一次,每次祭祀活动分工极为细致,安排周密。2007年10月4日,全国的程氏后裔来到篁墩再次举行祭祖活动,老虫参加了这次活动。

    走进篁墩,片刻静谧的农家生活让人沉静安详。而农舍之后咫尺间,便是穿村而过的皖赣铁路。火车时不时轰隆而过,而农家的生活一日一日继续着。穿行在篁墩村中,多少汉唐古风依旧?只有山林日月依然。

    终于到了文俊家,这也是程氏宗亲联谊会的接待站。程文俊是解放初期的村干部,虽然年近古稀,但热心公益事业,是篁墩程氏统宗祠的守护人。程文俊全家人(包括他的孙子)在10月4日祭祖活动中都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程氏统宗祠的旧址绝大部分已被拆除,剩下的部分改做了小学的校舍,现小学已迁址。空荡荡的天井里的文物罗列着:一只断臂的石狮子立于树下、象征着皇恩浩荡的双龙盘边的“宸翰”匾额、世宗庙碑石、三夫子祠碑石、浑圆的石鼓和形制各异的石础、旗杆墩等,林林总总都寂寞无声地躺在那里,这些都是程文俊等村干部和村里的有识之士,将这些残缺不全的文物搜集起来的。教室里陈列着篁墩——徽州宗族的圣地模型也是程文俊自己动手制作的。地上还有一些断石残片,其中有一块断成三截的茶园石墓碑,上面镌刻着“程氏祖墓”四个斗大的字。字里行间,令人感到岁月的沧桑。透过这些残损的古迹,篁墩当年的风骨与气度隐约可见。这些雕龙琢凤,刻工极其精细的文物是篁墩文化内涵丰厚的历史佐证,是弥足珍贵的古徽州文化的精华。

    从程文俊家出来,因天色尚早,老虫将此次骑行的目的地微调到王村了。不过,篁墩村的潺潺流水还回荡在老虫的脑海中。还有这两只在冬天里眺望田野的黄牛。徽州冬天的田野依旧是绿色的。但寒意还是不可抵挡般存在。还好这辆小鹿般的单车带给了老虫更多骑行的欢乐,让朔风簌簌的寒意无足重轻。而单车下面,更多发散着的是徽州大地泥土的芬芳。骑行不久就看见花山迷窟的索桥了。一路上,重峦叠嶂的远方和充满生机的徽州田野让老虫流连忘返。

    终于到了王村。这是老虫第一次到王村。王村地处歙县南部、新安江畔,距县城23公里,离黄山市中心城区10公里,与“花山谜窟”隔江相望,徽杭高速公路横贯境内。东北与屯溪区、徽州区、休宁县接壤,西南与歙县的雄村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相邻。全镇辖16个村委会,1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100余人。王村镇农业以粮为主,是歙县四大重点产粮区之一,也是歙县南部重要的交通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全镇土地总面积87。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0万亩、水田12421亩、旱地895亩。在王村处拐了个大弯,而王村新安江水岸人家依山伴水的生活环境给老虫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家的路上,天已近黄昏。沿途的村庄炊烟四起。又见篁墩,只是暮色渐浓。新安江上残阳如血,半江瑟瑟半江红。半个小时之后,城市就在眼前了。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看着各种货运、客运车辆的车轮滚滚,老虫自我感觉自己还是更适应单车的速度。不费多时,便能就近看看家乡的山水草木、田野农家,然后回到城市细细地咀嚼回味,这是一种很简单而健康的草根乐趣。老虫不能适应速度过快的生活,因为速度过快了,我们往往会忽略和错过我们身边许多这样的美丽和感动。

    旧的一年就要过去了,历史和乡土依旧那样值得老虫留恋。憧憬就在前方,只是需要我们不断坚持梦想并且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