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73、赐福

73、赐福

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当太后 !

    这些事情和汪舜华没有多大关系。此时除了带孩子,汪舜华正津津有味的看一本新定稿的地理书《瀛涯胜览》,作者马欢。

    汪舜华此前没听说过这个人,只是听中官说起,马欢向皇帝敬献这么本书,他没有放在心上。听说他曾经跟随郑和三下西洋,这本书经过前后三十五年的修改,觉得有点意思,就让人拿来看。

    确实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记载了作者随郑和下西洋时亲身经历的二十国的航路、海潮、地理、国王、政治、风土、人文、语言、文字、气候、物产、工艺、交易、货币和野生动植物等状况,尤其对一国家的民俗描写细致入微。

    作者马欢,字宗道、汝钦,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回人,通阿拉伯语。

    看后面的题识,他在永乐十一年第一次跟随郑和下西洋,就开始动意写作,并广集材料,三年后初稿初成;以后屡次修改,直到景泰二年完本。前后长达近40年。

    汪舜华的眼睛立刻亮了:真是本好书啊,虽然和后代的地理书不能比,但确实有助于明朝了解南方各国,了解这个世界。

    刘金等看皇后高兴,马上说起:“其实反映郑和下西洋的书还有两本,都是和马欢一样,跟着郑和下西洋的随从。”

    一个叫巩珍,号养素生,应天府人,士兵出身,后被提拔为总制之幕。他在宣德六年跟随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当时不过二十来岁。先后访问了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古里及忽鲁谟斯等二十余个国家。三年后才平安返回南京,写成《西洋番国志》。

    另外一个费信,字公晓,号玉峰松岩生,昆山人。在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被选送入船队,先后四次下西洋,写成了《星槎胜览》。此书记述了西洋45国和地区对其位置、沿革、重要都会、港口、山川地理形势、社会制度和政教刑法、人民生活状况、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以及生产状况、商业贸易和气候、物产等。

    汪舜华大喜,有这三部书相互映照,了解南方就容易多了。

    遗憾的是,因为现在普通人对南洋不感兴趣,这三本书都没有刊刻本,而是通过手抄的方式传播。

    ——简直是暴殄天物!如果没有刊刻本,全凭手抄,不知道什么时候天灾人祸就没有了!

    因此,汪舜华找到机会就和景帝说了:“这几部书挺有意思,要不请经厂刻印,颁示天下;另外对作者进行表彰。”

    景帝现在焦头烂额,对南方没什么想法;而且有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就是下西洋太劳民伤财,不管官方还是民间都很忌讳旧事重提。

    汪舜华也就没说什么了。

    景帝看汪舜华不高兴,心里倒是有点过意不去,毕竟汪舜华很少提要求,于是同意把三个作者都招到四夷馆办差,也算人尽其才。

    汪舜华很高兴的谢恩。

    接着传来南京地震的消息,好在震级不大,景帝也懒得搭理;不过为了进一步拉近和群臣的关系,同意恢复午朝;随后工部尚书兼江南巡抚周忱致仕,他已经年过七十,年老体弱,景帝命李敏替代。

    周忱字恂如,号双岩,江西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选为庶吉士,进学文渊阁,擢为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永乐末任越府右长史。宣德五年以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总督税粮。创平米法。宣德七年,奏立济农仓。又整顿漕运,进工部左侍郎。正统初年,奉命前往淮扬巡视,兼理松江盐课,仿济农仓法,置赡盐仓。朝廷委任益专。两遭亲丧,皆起复视事。周忱见利害必言,言无不听。诸所建明,忱皆著为令。宣德九年,进户部尚书,又改工部,仍兼江南巡抚。

    景帝对他很是信赖,命李敏不要轻易变更周忱之法。

    随后一件事更让景帝伤心:九月十三日,杨洪去世。他是景帝最信赖的将领之一,久镇宣府,号令严肃,士马精强,诸部畏惮,人称杨王;又不擅专杀。颇好文学,请立宣府儒学。于是下旨追封颖国公,谥武襄;命他的儿子杨俊承袭侯爵。

    杨洪的同事罗亨信年老,历史上景泰元年七月他就致仕还乡,这回封了爵位,自然是不能回乡了,景帝免了他的常朝,参加初一十五的大朝就可以。

    几乎与此同时,会昌伯孙忠死了,享年八十五。

    孙继宗干了混账事,连累全家;但孙太后还在,孙家没有伤筋动骨。孙忠又已经过了八十,没有受到连累,他死后,丧事还得办。孙太后大哭了一场,又提出孙继宗是长子,应该由他回来料理后事,被景帝冷漠的拒绝了。

    几天后,礼部仪制司郎中章纶上太平十六策万余言:躬揽乾纲、缉熙圣学、面议大政、为政得人、广开言路、敬畏天戒、严明考核、征讨不庭、禁止罪犯、官吏养廉、作成人材、端本风化、馈运救荒。其中一条,就是禁止夺情起复。

    明代文臣夺情起复,自杨荣、杨溥、蹇义、夏元吉开其端,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已成故事。正统以后,遂有京官营求夺情,而在外方面以下等官,往往有一部民耆老诣阙请留,动辄起复还任。

    章纶认为:三年之丧,古今通制。向者朝廷因各边未宁,暂行夺情之典,所留者,都是股肱辅弼之大臣或边防之要臣。近来,各处官司相习成风,或司府副职,或州县幕司,甚至办事官吏一闻亲丧,立即保举夺情。前项官吏素非执政之臣,轻引夺情之例保留,请敕令内外官员,使之敦廉耻之节,以消奔竞之风。

    景帝于是诏禁诸司起复。

    当然,对章纶的这封奏疏,他实在很满意,反复的看,还下令有司部门,全部奏准执行。

    章纶字大经,温州乐清人,年五十。正统四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也先议和后,请求全力修整武备,以待将来之变;回京任礼部仪制郎中,上太平十六策万余言。宦官兴安修建大隆福寺,请景帝临幸该寺,章纶上疏劝谏,景帝便取消计划。历史上,景泰五年五月,钟同上奏请求复立储君;章纶也上疏陈述十四项建议。恳求限制宦官干政,朝见两宫皇太后,修问安视膳食之仪;朝见上皇,以示兄弟之情;恢复汪皇后中宫的地位,以正天下之母仪;恢复沂王储君的地位,以定天下之大本。

    景帝大怒。当时宫门已经关闭,将圣旨从门缝中传出,将章纶和钟同逮入诏狱。逼迫他们交待主使人以及交通南宫的情况。二人濒临死亡,终无一语。正好刮起大风,白昼变暗,案情稍得缓解。景帝令禁锢他们。次年,杖打廖庄于宫门之下,并到狱中杖打章纶、钟同各一百下。钟同被打死,章纶仍长期关押。英宗复位后,升为礼部右侍郎。他性格刚直,不能随俗,不为当权者所喜欢。任侍郎二十年,不得升迁,以年老请求离去。

    不过现在景帝一心想做盛世明君,对于积极上言的都格外优容,加上现在确实朝中缺人,因此提拔他为礼部员外郎。

    只是接下来的一件事,景帝就笑不起来了。岷庄王朱楩儿子徽煠、徽焟造反。去年,岷庄王朱楩逝世,次子徽煣嗣位。广通王徽煠有勇力,其家人段友洪以善奇技得宠。后来都事于利宾言徽煣有异相,当为天下之主,于是徽煠谋乱。作伪敕,分遣段友洪与蒙能、陈添行前往苗族地区,用银印、金币诱诸苗,使之发兵攻武冈。苗族首领杨文伯等不敢听其遣。事发,段友洪为徽煣所逮。都御史李实报告朝廷,景帝遣驸马都尉焦敬、中官李琮征召徽煠入京师。湖广总督王来、总兵官梁珤又尽发阳宗王徽焟谋反之罪,同时召徽焟入京。十月,正式下旨除二人爵,幽禁于高墙之中,十二月,以谋逆之罪废为庶人。其时蒙能方率苗兵至武冈,闻事败,遂举旗入广西领导苗民起义。

    真是不让人省心!

    景帝在心里叫骂。

    一边让礼部左侍郎王一宁、祭酒萧兼翰林学士,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一边看着于谦的奏疏,看到文中岳飞有言:“阵而后战,兵家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又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臣等既受重任,敢不洁己爱军,以作士气,损躯效死,以报国恩!”

    景帝大喜,在岳飞那里画了个圈,岳飞的遭遇不好,但于谦一定和他不一样;于是下令:“卿等有警运谋战守,无事抚餋士卒,庶军国有赖,不负委托之重。”

    景泰二年就这样过去了。经过大半年的休养,太上皇的身体已经好的差不多,当然还是留下了相当严重的后遗症,经常幻听、视力也严重下降,好歹全须全尾的,没有明显的残疾。

    景帝很是高兴,很想赏赐汪舜华,不过她还是拒绝了,想了想,仰头笑道:“既然天恩浩荡,就请圣上赐福给坤宁宫,让大家都能沾沾圣上的福气。”

    景帝听不明白,汪舜华只好解释:“请圣上赐个福字。”

    景帝笑道:“这有什么难。”

    当时吩咐笔墨,浓墨重彩的写了个福字,正准备写年月日御笔之类的,汪舜华按住笔:“请圣上把纸倒过来写。”

    景帝一怔:“为什么要倒过来?”

    汪舜华笑道:“因为福到了。”

    景帝念了一遍,顿时了悟,果然吩咐倒过来写,汪舜华谢了恩,让人装裱了,在年前悬挂到坤宁宫明间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