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当太后 !
第二天上朝,景帝果然和群臣商量这件事。群臣见皇帝不再提纳粟,反而要另图良策,也是惊喜——卖官鬻爵,真的不是个好词语,更不是个好办法。
本来担心皇帝提加税之类的方案,没想到景帝居然只字不提,反而说起了限制后宫用度,马上就有人反应过来,这是汪皇后的主意吧?
不过大家也确实不希望皇帝沉溺于女色,所以每次解决财政问题,都是拿后宫开刀,彰显皇帝的决心和英明,因此大家恭维了几句,就开始找话说。
吏部文选司郎中李贤顺着皇帝的话往下说:“要解决财政问题,后宫必须率先垂范。以臣之见,不如规范妃嫔待遇。”后妃编制方面,现在不拘所谓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之数,设皇后一人,妃子数人,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昭仪、贵人、婕妤、美人、才人、选侍、淑女不等;只不过都没有实行。太祖皇帝是实在人,不喜欢搞文字花样,妃嫔除了贵妃,就妃一个品级,只要召幸就封;历史上景帝宠爱唐妃,特封为皇贵妃,后来殉葬;直到宪宗宠爱万贵妃,正式确立了这个品级,直到嘉靖十年仿古礼册立九嫔,位在妃下。
经过讨论,决定设皇后一人,废话;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主要东西六宫就十二个,封了妃子还住偏殿也不像话;下面昭仪什么的就无所谓了,不过别在这些上面花太多功夫,省得人家说皇帝眷恋女色,那就设贵人、婕妤、选侍三个品级——主要是前面有个特别有名的昭仪,君臣一想就头疼。宫女一旦侍寝,就给选侍铺宫——按惯例是该给妃级待遇,现在要减少财政开支,能省就要省的;一旦怀孕,就给婕妤待遇。
当然,其他的待遇也要降一下——这是户部尚书金濂和左侍郎刘中敷的主意,包括恩荫、俸禄、服侍的宦官宫女人数,还有冠服、车舆、仪卫卤簿规制,这主要是针对嫔妃。
首先是恩荫。按照祖制,非军功不得封爵,但从洪熙以后,规矩就坏了,不仅父子兄弟世代承袭,而且兄弟同时做官。建议已经封爵的贵戚只令其一人终身,其子孙不得再承袭爵位;今后皇亲、驸马,都不得再请求册封爵位。
景帝没有同意,毕竟自己也是有母亲有老婆的,何况还有老哥那个隐形炸弹;不过还是答应,只封一人,不能封了哥哥又封弟弟。
其次是工资待遇。此前没有明确规定后妃的年薪,不过太皇太后、太后、皇后有收入,就是宫庄。包括仁寿宫庄、清宁宫庄和未央宫庄。到嘉靖初年已达六十三处,合计有地一万六千一十五顷又四十七亩。现在没那么多,但三四千顷是有的。以前自然都是归太上皇一家,现在还是不能动。景帝本来准备赏赐汪皇后一千顷,汪舜华拒绝了:“土地是百姓的命脉,也是朝廷的根基。何况妾身在九重之内,锦衣玉食,何欲不遂。何必侵小民畎亩之业,争升斗之利?”
景帝很是感叹:“我没有太祖的能耐,你却有孝慈高皇后的贤德啊。”
现在规定,太后每年宫份一万二千石,毕竟是自己的妈,不是亲妈也是嫡母,不必太苛刻;皇后,年俸一万石,两倍于亲王;贵妃,两千石;妃,一千石;嫔,八百石;以下贵人、婕妤、选侍递减百石。
待遇不能说不高,但也不算太过分。汉朝皇后拥有3个县的封邑,还有一整套属官。
后妃冠服主要有礼服和常服两种,均配戴凤冠。凡皇后受册、谒庙、朝会,则着礼服,平时穿常服;皇后的礼服分为两种:一种为袆衣,一种为翟衣;每年正旦、冬至,皇后在宫中接受妃嫔和宫外命妇朝贺时着袆衣。常服则包括凤冠、霞帔和玉带。妃嫔受册、助祭和朝会时也着礼服。
永乐三年定皇妃冠服制,搭配的大衫、霞帔佩饰与皇后相同;历史上嘉靖十年定九嫔的冠服,大衫、鞠衣均与皇妃相同;现在都要调整,颜色、配饰、用料各方面都要降,以示尊卑。
皇后车舆有辂及安车、行障、坐障等,仪仗有丹陛仪仗、丹墀仪仗、宫中常用仪仗等;妃嫔的车舆有行障二、坐障一,车称凤轿,所用的行障、坐障和皇后一样,用红绫装饰;仪仗只有一种。现在数量不变,装饰物和随行人员也要降一等。
景帝点头,同意了,他也觉得后宫都是妃叫的头疼,还是多分几个层级,大家都有向上的动力。只不过太上皇的后妃暂时就不要降了。
与此同时,册封的规格也要降一等——这也是李贤的提议。自洪武三年册孙氏为贵妃,定皇帝不御殿,但授册,无宝,馀并如中宫仪。永乐七年,定册妃礼。皇帝皮弁服御华盖殿,传制。至宣宗立孙贵妃,始授宝。
如今朝廷多事,皇帝就不要在女人身上花太多时间,册封皇后没啥,下面的嫔妃就把仪式简化一下,别去惊动祖宗了,也不要影响官员正常工作,您派正副使册封了,跟着皇后去太后跟前行礼,然后她们去拜见您和皇后就成。
景帝点头,真的觉得麻烦——本来事情就多,还要花时间搞这些事;尤其前面册封的大多是他哥的人,实在没这个耐心。
他看李贤很顺眼,听说这事的汪舜华更是满意——果然是在太上皇手下都能斗到徐有贞、石亨等人、为于谦报仇的能人,真是太有眼力了。
汪舜华在心里默默承认,她就是这么小心眼。
李贤字原德,宣德八年进士,世称浣斋先生,授吏部验封主事,升文选郎中。土木之变时,侥幸逃生。历史上景泰初,超拜兵部右侍郎,转户部侍郎,迁吏部右侍郎。英宗复辟后,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进尚书,加太子太保。天顺八年,英宗病重,委以托孤重任。宪宗即位,晋少保,兼华盖殿大学士。成化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去世,年五十九。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
看李贤博得头彩,大家也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
章纶就提出:“宣德以前,贵妃有册无宝,现在应该恢复这个制度。”
牵扯到孙太后,景帝有点犹豫。
但是章纶提出来了,旁边还有叶盛等人支持,他沉吟了一下,同意了。
群臣提出这个要求,不能说跟孙太后没有关系。
当年胡皇后被废,说是不能生儿子,但问题是人家年轻能生,有两个女儿;只是皇帝不愿意再给她机会。
宣宗先是打破惯例,给了贵妃宝印;而后直接废后。
如果要是像汉景帝当年立王夫人母子,册立一个汉武帝一般雄才大略的君主,甚至就是一个一般的皇帝,大家也不说啥了。
偏偏就是太上皇!——率军出击全军覆没不说,还给敌人带路!
重视气节的明朝士大夫这会儿回过味来,觉得简直奇耻大辱!
还有一个问题不能不考虑:皇后无子,偏偏杭德妃怀孕。
如果杭德妃生子,皇后无子——虽然大家知道帝后感情好,但是在后宫,最靠不住的就是感情。
而且现在有了太子,大家都不愿意徒生波澜。
降低包括贵妃在内嫔妃的待遇,是警醒,也是警告。
景帝到底同意了,他对后宫没什么兴趣,自然对提升待遇也就没什么兴趣;只是牵扯到孙太后,有点犹豫。
但是一想到贵妃和皇后一样有册有宝,他也就不舒服了。
那就取消吧。
吏部,官员的工资肯定不能降,本来就不高,现在也很辛苦。
户部是找钱的单位,自己花钱的地方还真不算多。
礼部,教育经费不能降,那是关乎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祭祀礼仪各方面也不能降,那是朝廷的脸面;藩属朝贡要严格限制,不管是次数还是人数,都要严格规定,赏赐的数目也要大量削减。
兵部就不说了,现在军费只能增,不能减。
刑部花钱的地方也不多,跳过。
工部是个花钱大户,那么一些不是那么重要的工程就停工吧,诸如庙宇寺观之类的,都暂时不要修了。
但仅仅这些,还是不行,那么,必须有人做出牺牲。
那就是宗室了。
但景帝立足未稳,也不好太得罪这个群体。除了在工资上打个折,多点白条、少点实物;然后卡继承,爹死了不满三年的,袭爵申请一律不批。
此外,大家还着重提了几点意见:一是要严格税收征收,尤其是盐税和茶税;二是要坚决打击土地兼并。这其实是针对宗室勋贵经常向朝廷伸手要地说的,朝臣基本上都收到过小民投献的土地;三是要求僧尼还俗,发展生产——废话,现在皇宫都在放人,这些地方凭什么占着人口?
彭时的口气很是坚定:“建国初年,太祖皇帝就强调:僧道日多,蠹财耗民,莫此为甚。按照祖制,天下一百四十七府,二百七十七州,一千一百四十五县,僧不过三万七千九十余名。而现在,没有十倍也有五倍。”
景帝其实有点不情愿,他还指望着上天保佑早点赐个儿子最好是嫡子呢,因此,过分的限制措施没有采纳,只是重申太祖禁令:非有戒行通经典者,不得请给度牒。凡僧道,府不得过四十人,州三十人,县二十人。民年非四十以上,女非五十以上者,不得出家。
财政问题不能说彻底解决,总算稍微缓和,而且是正道解决的,君臣都松了口气。
没两天,户部左侍郎刘中敷奏陈:“根据旧制,民间钱粮,亲自送纳。其有色揽之人处以重刑,籍没其家。今在京官舍军民中多有无赖之徒赴京郊,设法引诱送纳之人,包揽代纳。粮则用土掺和,草则用水浇淋。易坚厚之布绢为纰薄稀松,钞贯之完好而抵以破碎软烂。及至官司选退,纳户畏春权势,不敢声张,以至出息偿官,所负愈重,钱粮不完。请严加处治。”
景帝准允,且敕都察院申明旧章,仍行五城兵马并水陆诸路巡检司严加巡视。遇有此等即擒赴官究治;送纳之人将粮草直接送至仓场交纳。若有屯放军民之家或容留屯放的,一体论罪。
刘中敷原名中孚,大兴人,太宗起兵时,作为生员以守城之功,任陈留县丞,后升工部员外郎。仁宗高炽监国时,命代理工部事,赐给今名,升为江西右参议。宣德三年,升任山东右参政,再升为左布政使。他朴实正直,廉洁清静,吏民都敬畏他,诚心归附。
他的儿子刘琏,正统十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累官太仆寺卿。刘琏的儿子刘机更是难得的人才,当然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