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4、家世

4、家世

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回到明朝当太后 !

    她还在乱想,就听见外头打帘子,老爷少爷们回来了。

    果然,便宜爹带着三个汉子进来,就是她三个叔叔;还有两个少年,估计就是五叔和大弟弟志平。

    一屋子的女眷们一番熙攘,就听便宜爹说:“今儿风雪,圣上回宫早,不过他们去得早,一人都得了本钦赐的历书。”

    老太太翻了翻:“圣上改元都快十年了,真快。”

    她似乎很有些感叹:“自永乐爷迁都北京,都25年了。”

    便宜爹接了上去:“自从当年先祖跟着永乐爷来到北京,都65年了。”

    老太太点头:“可不,当年你爹就出生了。那时候你爷爷在王府里当差,王妃徐娘娘知道消息,还赏了些布帛。听说那时候的北平,荒凉的很。”

    找到了话题,大家也就积极讨论起来。洪武元年,中山王徐达攻克元大都,改称北平。将城中部分居民迁往开封,毁了元朝宫殿,在旧址堆土筑成景山;为了便于防守,将北面城垣南移。由于运河淤塞,南方的物资主要改由海运和陆运转运。原本繁华的大都城变成了一座冷清的边城。

    洪武三年,太祖四子朱棣受封燕王。十年后,燕王就国。徐达去世后,华北边防部队多由燕王节制,北平也就成为明朝北部边防的中心。

    然而此时,北平也不过是区域中心,直到永乐元年(1403年),太宗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迁发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充实北平;永乐四年,动工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直到永乐十八年,北平皇宫和北平城建成,太宗下诏正式迁都,并于次年正月初一,正式宣布北京为都城。

    但就在当年夏天,紫禁城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雷击,尽皆焚毁。朝野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诸事不便,且弃绝皇脉与孝陵,有违天意。太宗大怒,立即处死反对派。

    ——果然,现在还是太宗,成祖是戏精嘉靖改的。朱棣很仰慕唐太宗,估计会很喜欢太宗文皇帝这个谥号,据说这是古代皇帝最渴望的谥号了。这两位也确实很有共同点:都是以武功起家,结果文治不遑多让甚至更出色;都是以非常手段拿到的皇位;都有一位青史留名的超级好老婆,岳家也很给力,当然唐太宗是大舅子长孙无忌出名,明太宗是岳父徐达开国第一功臣;晚年儿子也都闹出了争位的事,死后的谥号都被改过,唐太宗的宝贝儿子黑莲九是戏精,明太宗则在百十年后遇到了没事找事的嘉靖。

    一边吐槽,谥号那么长,你们真的大丈夫?一口气能念下来?

    当然这不是重点,太宗病故以后,仁宗即位。仁宗长期作为太子在南京监国,即位后,面对残破的北平皇宫,立刻有还都南京的打算,下令修葺南京宫殿。但他享国日短,未满一年即驾崩,此时还都的实际行动尚未展开。继位的明宣宗暂缓了还都的计划,宣宗的儿子今上,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明英宗,汪舜华在心里默默的加了一句,继位后,正式确定北平为京师,不再称行在。

    这些事情汪舜华都知道,只是具体时间、皇帝在位年限还真记不住,最多记得明朝开国是1368年,亡国是1644年,毕竟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历史课是重点;土木堡是正统十四年,1449年——拍过电视,而且年份很特殊,所以记下来。这时候在心里默默拨算盘,免得以后说错了。

    感叹完北京的变化,又说起南京和江南的繁盛。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是显然烟雨江南才是这些人向往的地方——那里是鱼米之乡,富庶繁华,汪舜华心说:“难怪土木堡之变后,一些人急急吼吼的想要迁回南京,原来还有这个原因,只是你们没有想过宋朝南迁的下场吗?”

    ——这会儿有点庆幸仁宗皇帝死得早,否则再多在位几年,没准真的要迁回南京,他爹的一腔苦心全泡了汤,估计用不着土木堡之变,北边半壁山河就守不住。

    ——可惜,太宗苦心栽培的好圣孙也远远赶不上他爷爷的眼光,居然把吃到嘴里的辽东越南全吐了!简直该打死!至于教太监读书之类的就算了,都是给皇帝办事,你可以说某人比某人强,但谁也别说哪个群体比哪个群体更高贵。王振之类的固然不是东西,钱谦益之类的同样不是玩意,哦,黄宗羲等人也没少给自己涂脂抹粉。

    不过这也不关她的事,确切的说不关这一屋子人的事,毕竟他们也不能做决定,只是感叹“南京真好,江南真好”,虽然都没去过。

    说完这些,已经很晚了,自她穿越过来没有见过的爷爷也回来了。老头国字脸,浓眉大眼,和儿子一个模子里刻出来。

    应该说,汪家的人相貌都不错,能生出汪舜华这样的漂亮姑娘,应该不是遗传变异,而是家族基因。

    老头挥手,你们都回去,晚上一起吃饭。

    一家人这才各自散了。姑姑已经出嫁,几个妹妹都还小,跟着各自的父母,偌大的后院,就汪舜华独自住着。她有些庆幸,毕竟接触多了,很怕露出马脚;但其实也有点失落,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然而容不得她多想,没过多一会儿,桂香就来催她早点去候着吃饭。这回到的时候就还早,也不敢入座,就在廊下立着。

    过了一会,大家这才三三两两的来。

    这碗饭,是汪舜华穿越以来吃的第一顿饭,缺多少有点食之无味的感受。倒不是没有盐味,也不是因为没有蔬菜,就是看着大家都低着头吃饭,觉得有点憋。

    吃完饭,老头端起茶杯:“今儿都有收获?”

    便宜爹赶紧站出来:“都得了。”

    老头点头:“明年我也该六十五了,身子不如从前,我是想索性早点退了;你也快四十了,不能老猫在家里,该学会分担了。”

    便宜爹赶紧表态:“谨遵父命。”

    老头点头,当着这么多晚辈,倒是没有面授机宜,只是看了眼汪舜华:“听说你病了?”

    汪舜华赶紧道了个万福,见了一整天婶子们行礼,这回标准多了:“惊扰老太爷老太太了,不过是被烟熏了,没什么大碍。”

    老头嗯了一声:“大冬天的,你自个儿注意点。”

    他看向老婆:“舜华过了十五了吧?”

    老太太回:“快十八了。”

    老头点头:“该考虑婚事了。昨儿钱都督跟我说,他的孙子钱钟今年二十了,还没成亲,听说我家大孙女品貌不俗,想结这门亲事。”

    便宜爹马上来兴趣了:“莫非是钱国丈?”

    老头点头:“是他。他虽然现在只是从一品都督同知,可是听说皇后很是得宠,将来封爵也是免不了的。钱钟是他的次子,实实在在的国舅,照说爵位是没分的,只是你看看太后家泼天的富贵,只怕将来钱家也不会太差。他能瞧上咱们,也算咱们的运气。”

    便宜爹点头,到底想起来:“我仿佛记得,他应该是订了婚的。”

    老头点头:“定过,镇远侯家的小姐,不过几年前镇远侯夫人去世,小姐守孝,耽误了;今年初殁了。钱钟也快二十了,他家这才焦急,想尽快把事情定了,只是他瞧的上的,多少有些顾忌。他家是世袭的正三品都指挥佥事,跟我家倒是门当户对。

    便宜爹却有点犹豫:“没有爵位,又死了未婚妻,似乎不大妥。”

    老头道:“你不要呆,眼光长远些。太后的父亲孙忠,当年不过是个小小的县城主簿,可是等女儿做了皇后,马上封了会昌伯,四个儿子,老大继宗以后袭爵不说,老二绍宗、老三显宗、老四续宗,都在锦衣卫带俸。只要得宠,这些算什么事?”

    便宜爹皱着眉头,似乎还在考虑,汪舜华却急了,钱皇后是好人她知道,她弟弟估计也不坏,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根本不了解这人,也不打算嫁!她不能让自己像颗大白菜一样让人捆着论斤称两!

    她几乎是不管不顾的站出来:“爷爷,爹爹,我不嫁。”

    粪坑里丢炸弹,可想而知分量。

    果然,老头瞪着她:“你说什么?”

    便宜爹也怒目圆睁:“你再说一遍?”

    汪舜华被这两个人瞪得发憷,但事关下半生,她不能不硬着头皮:“我无意于婚配。母亲早逝,我想…去观里追荐她。”

    本来想说削发为尼,实在舍不下这一头青丝,再说道家是本土宗教,厚道点,所以干脆这么说。

    老头大怒:“你要去做道姑子?我们汪家辛辛苦苦养育你十八年,是为了让你去作姑子吗?想都别想,门也没有!”

    便宜爹也瞪着她:“你住嘴,婚姻大事,哪有你说话的份儿!”

    老头拍案:“去,回房闭门思过,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出来,也不许任何人去探视!”

    汪舜华真的蒙了,这是要关禁闭吗?虽然说她不在乎宅,但是这里没有电没有网啊!

    万恶的封建社会!

    但是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几个叔叔也轮番训斥,似乎她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几个婶婶也跟着劝,没办法,只能磕了个头,回房去了。

    外头下着大雪,独自蜷缩在床上,真冷。

    汪舜华想,必须要离开这里。

    她不是不知道古代父母之命,也知道说不结婚不现实,但是汪家父子的嘴脸,实在让她害怕。

    她本来觉得实在不行,可以凑活,反正她是独身主义者,只要不来骚扰她,她可以当个花瓶;然而那一刻,她想到了贾迎春。

    实在不行,可以考虑先应承婚事,然后趁其不备逃脱?

    然而,她看着这深深宅院和高高的围墙,放弃了这个打算,怎么逃得出去呢?好吧,就算她主角光环加身,携带金银细软从后门溜了出去,又能去哪里呢?——在大明朝,年轻女人还是漂亮女人赶在光天化日之下抛头露面,实在太过于显眼;而如果扮成男人,身上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又怎么能够立足呢?——后代有暂住证,古代如果没有路引,那可是要治以重罪的!

    ——好吧,就算她跑出去跟人家说是被家人逼婚,或者已婚妇女受家人的虐待逃出来,又能怎么样呢?闺阁弱质,携千金于闹市,难道真的守得住?如果没有钱,那就更加寸步难行了!

    汪舜华从来没有这么绝望过,老天爷关了一扇门,又把窗户都关了。

    原来小说里都是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