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明朝锦衣卫 !
听说今天要上朝,季桓之是不觉得意外的,因为自梃击案发生之后,皇帝朱翊钧就重新开展了这项被他搁置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的工作——当然,仍然保持着三天打鱼两月晒网的特色。只不过,他唯一感到奇怪的是,明明得到最高领导指示,特许在家“养伤(膘)”一年的他,才休养了半年,也被要求参与今天的朝会。因此他也只好早早起床洗漱,整肃衣冠,吃点早茶后,坐着轿子去往了皇城。
而等他来到金銮殿上,与众臣站定,听着周围百官的议论,才慢慢明白,为什么今天他一定得来。
其实,在萨尔浒之战惨败的消息刚刚传到北京后,朝野上下大为震动。内阁首辅方从哲率文武百官跪在文华门前向万历皇帝上疏,请求万历“出御文华殿,召见群臣,面商战守方略”。结果大臣的上疏全部留中不发,即把奏章留在宫禁之中,既不同意,也不反对,任凭文武百官在文华门前哭天喊地,好像大明朝此时出现的危机和他毫无关系。
方从哲又接着给皇帝上疏,请他慎重挑选负责守卫辽东的将领,下罪己诏为萨尔浒之战惨败承担责任,并拿出内帑的银子以给前方将士发放粮饷。结果,方从哲先后上了五份奏疏,全部如同泥牛入海,毫无回音。
这种状况持续了数月,直到昨天,宫里的太监才忽然传达出今日开朝会的消息。
此刻,齐、楚、浙、东林等各党派的文武群臣在殿内等候,互相之间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等穿着朝服的皇帝朱翊钧在宦官的搀扶下从殿后转出,季桓之偷偷瞥了眼,但见须发灰白的皇帝面容憔悴,从萨尔浒之败到今天,也就六个月的工夫,皇帝便仿佛老了十岁。
文臣们为了推卸责任,在史书上大书特书,说万历皇帝“怠事婪财、诸军机要务废阁如故”,其实这段时间,朱翊钧在后宫里一直在处理战事失败的后续问题。在八月的时候,因萨尔浒之败及开原、铁岭之陷,言官劾杨镐,乃逮杨镐下锦衣卫狱,论死。这位仁兄的死期在崇祯二年,尽管现在还有口气吃牢饭,但往后就见不到这位老兄了。
而处理了主要负责人,在众臣眼里,还有一个必须要料理的汉奸、叛国贼,那便是在这场惨败中全身而退的李如柏。
只不过今天李如柏没有到场,来的是李如柏的一位幕僚,昔日的沈阳侯。
“带朱厚灿!”侍立在龙椅前的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说道。
季桓之听得清清楚楚,是带“朱厚灿”,而不是“朱后山”,这就说明,朝廷终于再度承认了他大哥的沈阳侯地位,只不过与这种地位相结合的,是目前囚犯的身份。
再次见到大哥,季桓之百感交集。当年他卷入阴谋,被诬陷为刺客,正是朱厚灿尽力帮助自己;而今二十七载过去,那位刚毅沉稳、正直可靠的北镇抚司千户,已经变成了一个六旬老翁。然而这位老翁不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尽力守护着自己的故乡,却因为一场惨败,变成了百官口中的汉奸。
当年沈阳陷落,就让他失去了一次家庭和名誉,现在还要再夺去一次,上天有德,又为何如此残忍?
季桓之心中不忍,正要开口,便有御史出列,指责朱厚灿。
“昔日沈阳侯朱厚灿,在万历十三年,就曾暗通蒙古泰宁部,致使沈阳一度沦陷。而今又在李如柏麾下担任幕僚,与叛将李永芳【*】勾结,出卖军机,致使大军惨败,国土沦丧。亏他还是皇室宗亲,竟数典忘祖,背叛朝廷,其罪可诛,其行可诛,其心可诛!”
这位御史发表完的慷慨陈词,引起了众臣一阵附和。
然而有一人挺身而出,直言道:“时南路军总兵李如柏率领二万余人,出师最晚,于三月初一由清河堡出鸦鹘关,从南面进攻赫图阿拉,李如柏贪生怕死,亦毫无战意,所以南路军进军援慢。此时西路杜松军、北路马林军相继战败,李如柏大惊失色,三月四日,副参将贺世贤向李如柏建言火速进军刘铤会合,拯救东路刘铤军。李如柏没有采纳,结果东路刘铤军全军覆没。三月初六,经略杨镐急令南路李如柏军回师。李如柏接令后,急命回军,并大肆掳掠。遭建奴偷袭。我军大乱,奔走相践,死者千余人。李如柏逃回清河。由此只能看出,李如柏的确惧战,没有丝毫斩获,并不能肯定,他与其幕僚与建奴有勾结。凡事还是要讲求证据的。”
发言的人乃是兵科给事中杨涟,季桓之等他讲完,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但杨涟却孤傲地没有理会。毕竟锦衣卫、尤其是一个已经没有了实权的锦衣卫,是不受人待见的。
除了杨涟以外,还有另一个胆子更大的姓杨的,都御史杨鹤说道:“辽事之失,不料彼己,丧师辱国,误在经略;不谙机宜,马上催战,误在辅臣;调度不闻,束手无策,误在枢部。至尊优柔不断,又至尊自误。”这一位胆子大的直接指责起了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季桓之知道,杨鹤是湖广武陵人,先前内阁首辅方从哲提议加征田赋以供给辽饷,楚党人都是相当有意见的,但皇帝还是同意了方从哲的提议。杨鹤此番发言,是否包含了一定的私怨,也是不得而知。而且在萨尔浒之败后,杨鹤弹劾总指挥杨镐,使其下狱,并令兵部侍郎熊廷弼代任经略,这很明显,就是趁此机会让楚党的人有机会表现,表现他们匡扶社稷的能力,以获取更多的发言权。
而这点心思自然骗不过其他各党的老油条,就有齐党和东林党的人,暗讽楚党是借机上位,将萨尔浒惨败作为党争的契机。但楚党只说是因为熊廷弼对辽东了解颇深,值此危难时刻,由他来经略辽东是再合适不过的。
不过,这些话题似乎偏离了一开始谈论的主题。
季桓之起初感到奇怪,为什么东林党和楚党的人都在试图转移话题,为大哥说话?但很快他就了然了,说二哥熊广泰和楚党没有关系,他是一万个不相信,就算熊广泰真和楚党没关系,他也是楚党骨干的二叔,楚党骨干的二叔替自己的兄弟求个情,人家能好意思不答应吗?至于杨涟,虽是东林党的,却也是湖广人,他是铁骨铮铮不假,同样爱憎分明、是非分明,从他的言语可以判断出,他并不是替谁说话,只是就事论事,讲道理而已。当然,如果因为有人求情,看在一省老乡的份上,答应一下也不是不可能。
有人帮大哥说话倒还是不错,然而杨鹤所说的话,显然惹恼了皇帝,那一句“至尊优柔不断,又至尊自误”彻底激怒了朱翊钧。宝座上的皇帝恼火道:“建奴早有反心,而今作乱酿成大祸。边将知情不报,以致延误大事。今朕调兵遣将,意欲平息边患,然将帅无能,士卒无力,致此惨败,朕何误之有?”
此时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亓诗教进言:“萨尔浒之败,败在将帅,不败在圣皇。而除将帅无能外,奸细暗通建奴,也是原因之一。先有李永芳投降奴儿哈赤,致使抚顺化为废墟,一城百姓沦为奴隶。而后又有奴儿哈赤的亲家李如柏,在大战前夕秘密前往赫图阿拉,出卖军机——”
“你有何证据,敢说李都督出卖军机给建奴?”被两名御林军压在过道之中,跪了许久,也沉默了许久的朱厚灿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亓诗教冷笑道:“还需要证据?萨尔浒一战,四路大军并进,其余三路或覆灭或损失惨重,唯有李如柏一路连建奴的影子都没看见,深入腹地还能从容撤退,这难道不是敌酋故意将他放走的吗?”
朱厚灿斥道:“一派胡言!李都督一军明明遭遇建奴袭扰,损失千余,你敢说他‘一路连建奴的影子都没看见’?”
亓诗教说道:“建奴在他撤兵之后才进行袭扰,只是为了配合他演戏而已。”
“损失千余兵马,也叫演戏?难道你以为一万人就是人,一千人、一百人就不是人了?”
“有句话叫‘一将功成万骨枯’。李如柏为将数十载,难道会在乎几百上千人的性命?”
“我看不在乎几百上千人的性命的,是亓大人你吧?”
时工部给事中李春烨劝二人不要逞口舌之争,而是解释一下,李如柏在大战前夕秘密前往赫图阿拉出卖军机的事情。
说李如柏出卖军机,朱翊钧是不信的。辽东李氏世代为朝廷效力,深受皇恩,在辽东更是军阀一般的存在,要钱有钱、要地有地(现在丢了不少)、要人有人,没有理由出卖军机给一穷二白的建奴。但有消息称,李如柏的确在去年秋冬之际离奇失踪,数日后才从建州返回。这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的。
“启奏皇上,”朱厚灿说,“去年李都督的确去过建州,不过不是自己要去的,而是被人掳去的。”
“被人掳去的?”
“不错。我还记得,当时辽饷不足,我带着李都督去往一处废弃的要塞,在要塞地窖中搜索可能遗留的物资。那座要塞距离建奴的军营很近,李都督出来以后,就被一队女真骑兵掳走,后来还是我冒死将他救出。却不曾想,李都督遇险一事,到了今天,竟然成了他的罪状。”
“胡说八道!”又有齐党御史驳斥道:“你分明就是想替自己和李如柏脱罪,才编造出‘和李如柏去往一处废弃的要塞,在要塞地窖中搜索可能遗留的物资,结果他被敌军掳走’的谎话。身为辽东总兵,他怎么会只身一人跟着你一个幕僚去一座距离建奴军营很近的要塞搜索物资?他派其他人不行吗?”
朱厚灿低头缄默,但并不是就此承认自己所说的是谎言,而是在进行心灵上的斗争。沉思了许久,他最终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们不会相信。但我还是要说,李都督之所以只身一人跟着我去废弃要塞搜索物资,是因为那座要塞里藏着的宝物,是我夫人暗中藏匿的,我不希望走漏风声,使我夫人的真实身份暴露。”
众人纷纷发问:“你夫人的真实身份?你夫人又是谁?”
“我知道,”忽有一人答话,百官循声看去,却是一个年老的锦衣卫镇抚使,昔日北镇抚司十三太保之一邓秉忠。邓秉忠走出队列一步,道:“他的夫人,乃是当年北镇抚司总旗李密。”
“啊?”众人闻言不免咋舌:沈阳侯讨了个夫人,还是个男的?
“非也,”邓秉忠说,“此李密真名李蜜,蜂蜜的蜜,原本是女人,精通易容之术,女扮男装,混入北镇抚司,与当时化名为朱后山的沈阳侯朱厚灿、熊广泰结为异姓兄弟。李蜜与朱厚灿相处多年,生出感情,后来利用一次假死机会,恢复本来真身,还与朱厚灿生下一子,即小皇叔、辽阳侯朱载堪。”
这些内容,其实朱翊钧都了如指掌,当初他默许了朱厚灿和李蜜的行为,但不代表这些事就可以在他面前讲出来。一旦讲出来了,就必须要好好问罪了。
“朱厚灿,你的夫人是否是女扮男装,曾混入镇抚司充当锦衣卫的李蜜?”龙座上的皇帝射出两道阴冷的目光。
“不错。”
“还有呢,朕觉得,你说不希望她的真实身份暴露,应当不止于此吧?”
“对,”朱厚灿瞥了季桓之一眼,随后目视正前方,一字一句地说道:“她除了曾女扮男装混入镇抚司外,她的真实身份,是江湖组织,平江万羽堂四大家族之一李家的后人,目前担任辽东都司分堂的堂主。”
“万羽堂,是个什么组织?”
完了!季桓之心里暗叹一句。
【*】李永芳(?-1634年),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原为明军游击,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投降努尔哈赤,是明朝第一位投降后金的边将,被授为三等副将,并娶贝勒阿巴泰之女。后随努尔哈赤伐明,授三等总兵官。天聪元年(1627年),李永芳随贝勒阿敏征讨朝鲜,缔盟而回。天聪八年(1634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