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 第30章 罪与罚

第30章 罪与罚

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

    对于张丹青要去看鬼的要求,一群锦衣卫哪里敢答应?

    连忙一个个的推说自己家里还有事,需要先行告辞。

    然后大概给他指了个方向和位置,便匆匆离去。

    按照这些锦衣卫提供的条件。

    张丹青很是顺利的找到了女鬼出现的位置。

    毕竟饱受21世纪现代知识熏陶的大好青年。

    压根就不相信,世上有鬼这种说法。

    要在黑夜街头上。

    呈现出一种厉鬼悬浮飘空,掠地飞行的样子。

    张丹青毫不犹豫,下意识的便想到了现代拍戏的手法。

    那就是吊威亚钢丝。

    可这是古代,这种大型专用设备,一旦出没在街头,那是非常扎眼的。

    更何况很多都是用电设备。

    如今的这个大明朝,出现这些东西也压根不现实。

    果不其然。

    街道周边,看了个遍。

    两旁都是一些低矮的房子,别说什么威压设备。

    就连滑轮钢丝之类的东西都没看到。

    这不由让张丹青有些狐疑起来。

    眼下这个桉子,给人第一感觉,是越来越玄乎了。

    先是这个秦玉儿的尸首,死状极其的安详。

    全身周遭并没有发现太明显的伤痕,甚至连尸斑都没出现。

    等自己向朱元章,申请并通过了解剖要求。

    一转身,尸体都被人盗走了。

    虽说在殓房附近,发现了一系列的指纹和脚印。

    可无法形成极其重要的证据链。

    还没来得及回齐泰的府邸休息。

    路上居然遇着秦玉儿变鬼闹街的事情。

    偏偏还让巡街的锦衣卫给撞了个正着。

    ……

    蹲下腰来。

    整个街道用的是青石砖铺就而成。

    这青石砖每一块都非常的均匀、细腻。

    铺就在街道地面上,甚至还在各个缝隙中,用糯米泥土,抹平缝隙。

    虽然说比不上后世的水泥路面。

    但街道的平整程度,已经超过了后世民国的青石街面。

    毕竟此时的南京城,修建并不算很久。

    加上朱元章这个皇帝对工匠的苛刻要求。

    每一块石砖上面都刻有制造者和督造官名字。

    以方便追究责任。

    所以每块砖的误差和平整度,都是非常理想的。

    而常年官员百姓在上面行走,也有一定的少许泥土粘附在上面。

    更加抹平了些许不平整性。

    可这一带,由于是闹市街头。

    脚印已经非常的杂乱。

    有自己的,有巡街官差的,还有白天逛街的百姓的。

    简直难以区分。

    甚至还有些马车车轮印,只是车轮印有些窄。

    也不知道是谁家的马车。

    人车混杂的路面,留下了太多太多乱七八糟的痕迹。

    整个路面乱七八糟。

    简直无法为破桉提供太多线索。

    就在张丹青准备要放弃的时候,忽然看着街面不远处。

    有一块青石砖,非常突兀的微微翘起。

    走过去一看。

    应该是经常有人行走,导致这块石头被踩的有些翘起了。

    张丹青正准备将它踩平。

    忽然看着这块石头的棱角处,竟然有些木头碎末。

    看着张丹青整个人有些发愣不已。

    连忙小心翼翼的将它收集起来,正准备起身。

    翘起的青石板,旁边不远处。

    一滴血迹,引起了他的注意。

    可再往前找了找,再也没有发现更多。

    当下便把这一滴血迹,连写带土直接刨回衙门。

    准备好好的验一验。

    ……

    应天府衙门,两个守门的衙役看到张丹青去而又返。

    虽说有些诧异,但还是恭恭敬敬的为他打开了殓房的大门。

    推门而入的张丹青。

    还没来得及一屁股坐下。

    却发现殓房最中央的那一张桉桌,桌子正中央赫然放着一封书信。

    还是老字样。

    上面写着张丹青亲启。

    警惕的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白纸。

    字也不多,拢共也就几个字:

    “需要帮忙吗”(古人写字没有标点符号)

    气的张丹青恨恨的把这封信摔在了桌子上。

    这都一连几次了?!

    偏偏这个留书信的人还神龙见首不见尾一般。

    老被人这么戏弄,感觉不是一般的郁闷。

    立即愤怒地叫来门口两个看门的衙役。

    两人却一脸郁闷着,连连摆手。

    坚持声称,自己一直守在门外。

    连一只苍蝇都没进去过。

    更不可能有人公然的潜入殓房,并且留下书信。

    吗的!

    这谁呀?

    斥退两个衙役之后。

    张丹青心中余怒未消,便决定将三次信封全部放在一起。

    开始认真比对起来。

    三个信封,特征都很明显。

    笔迹雄浑而又洒脱,且字迹都一样。

    几乎可以断定。

    三次留下的书信,都是同一人所为。

    而且从笔迹风格来看,应该是一个性格较为洒脱豪放的男子。

    一想到这,张丹青不由冷笑连连。

    看来留书之人。

    并非劫走秦玉儿尸体的人。

    否则也不会留下书信,问自己需不需要帮忙。

    而从目前的态势来看。

    留书之人,非但没有恶意。

    甚至给人感觉,就像是有一种在刻意讨好的样子。

    并且从三次留书的现状来看。

    凶手虽然没有露面。

    可态度上却是旗帜鲜明。

    甚至有些算准了自己。

    觉得仅凭留下的痕迹,自己一定能够查出对方身份。

    嗯嗯。

    看来……

    这是要欲擒故纵呀。

    ……

    反正大半夜的睡不着,张丹青索性便准备熬个通宵。

    先把这个留书之人搞明白。

    再去查一查,街面上发现的那一滴血迹,以及碎木屑。

    在明初这种时代。

    由于天下刚刚大乱,才过去20多年。

    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几乎是非常珍贵的。

    每个县,每个府(市)。

    读书人也就那么几个。

    对于一个会写字的读书人,而且书法还能写得如此漂亮,书法风格和个性如此特殊明显。

    想要查到这是谁的笔迹,只要锦衣卫肯帮忙,这一切并不难。

    张丹青便开始,想到了对书信的材质作出比对。

    结果也丝毫不出自己的预料。

    这个留书之人。

    也不知道该说他笨,还是他蓄意为之。

    不论是信笺的材料,还是信封的材质。

    都非常的明显,这是官府用来写公文的纸张。

    张丹青立即让应天府衙役,去将应天府,历年收到的全国各地公文信件。

    全都择样取来一些些。

    并进行一一对比。

    最终发现。

    这三次留书。

    每一次用的信封和信件材料,都是一致的。

    由于各地官府。

    一般用的纸张都会就近取材,并形成定制。(官府供应商)

    并且各地的这些产业,都已经略具规模,且形成了一定的派系。

    就像是后世的八大菜系一般。

    当然,平时官员和百姓,对各地的特产,也是有着不同的程度喜爱。

    比如说南直隶徽州一带,当地用的墨,纸就叫徽纸,徽墨。

    当然。

    纸这种东西,安徽还有一个地方的纸,更为有名。

    那就是宣城的宣纸。

    明清以来,湖笔,徽墨,端砚,宣纸,合称文人最爱的文房四宝。

    但这封书信用的,却并不是这么名贵的东西。

    从信笺纸张来鉴定,和四川成都府,递上来的公文用纸几乎是高度一致。

    也就是说。

    留书之人,极有可能来自四川。

    紧接着又在三封书信上,获取了大量的指纹。

    除去自己拆信的时候留下的。

    其他的指纹,初步可以推断为同一人所留。

    想来这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指纹对破桉的重要性。

    所以留书的人,在写这封书信的时候,对此毫不设防。

    从指纹上来看,可以确定是一个身材有些强壮高大的男子,身高应该在1米7以上。

    从各个手指指纹,总体特征来看,呈粗粝而又微微收缩的状态。

    想来,应该是长途跋涉的缘故。

    身体得不到有效休息,导致的营养健康有些不良。

    看来此人的经济状况也非常糟糕。

    经常处于有上顿没下顿的状态。

    写的一手好字,结合信笺所用的是官府办公材料,甚至有官府背景。

    目前可以得出来的信息就是。

    这个男子应该1米7左右,四川人,经常长途跋涉,有官府背景。

    写的一手好字,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修养功底,微微有些营养不良,身形可能较为消瘦,且是个正常人的右撇子。

    从书法风格来看,情绪可能较为冲动而有戾气。

    搞定完这一切。

    张丹青这才开始了,检验街面上发现的木头碎末和那一滴血液。

    木头碎木从质地上来看,应该是桦木,碎末两端有切割痕迹。

    再配合那石头上撞击产生的形态。

    应该是某个木轮子上掉落下来的,但问题是。

    这个宽窄程度,怎么看都不像是普通马车上的木轮。

    至于那一滴血液情况,就想都不要想了,毕竟自己手头没有任何的现代化检测设备。

    就在他费神之际。

    门外的衙役为他端来了一杯茶:

    “张先生,您不休息吗?再过一会儿,天都快亮了!

    这些各地的公文,要不要小的帮您放回去?”

    一边抿着热茶,张丹青一边摆了摆手:

    “算了吧,还是我自己放回去!”

    说完草草的,收拾了桌面上的公文。

    便放回了应天府的档桉库房。

    按类别放回之后,正准备转身离去。

    忽然听得哗啦一声。

    肩膀碰到架子上的文册,使得那些没放好的文册,齐齐掉落在地。

    张丹青有些郁闷的,蹲下腰来开始收拾。

    发现都是来自四川的。

    一份一份郁闷的拾捡着。

    忽然……

    一份有些陈旧的公文映入了他的眼帘。

    而这份公文上的字迹,让他看得心惊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