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变异的万法之书 !
进入讲正事模式的周磴马上脱离了“见识不足”的状态,指着高个子女生介绍道:“我的博士生,孟筌。平时我的很多实验和资料都是她帮我整理的。孟筌,这位就是陈先生。资料给我一下。”
“你好”孟筌在打招呼的时候,脸上的意外都还没消散,打开公文包,抽出一沓资料递给周磴。
周磴把资料整理了一遍,先从里面抽出两份来,递给陈震,说道:“陈先生,这一份是投资协议,基本是标准格式,没什么可以更改的地方,不是这个格式也备不了案,所以我想给你解释完了我目前的技术资料,让你全面了解我的项目之后再签约。你现在还能反悔,但是签了字之后就没办法反悔了。”
“老师……”孟筌一听周磴这么说,脸上露出一个担心的神色,忍不住叫了一声。
周磴抬手制止了孟筌,正色向陈震说道:“陈先生,我的确是很缺资金,这个项目也是我非常看重的项目,但我还是希望你清楚,投资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很可能会导致你的钱血本无归,而且,1000万,撑死了也就只能出下一个阶段的结果而已,远远达不到出产品的程度。我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和对我学术能力的信赖,正是因为这样,我必须把所有的风险都告诉你。”
陈震笑了笑,没有说话,拿起周磴递过来的资料翻开起来。
他当然知道这个事情没那么简单,要是简单,手机就不会出现一天一充了,苹果甚至要一天两充三充,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市场,无数人力物力投入这里,但成果却非常有限。
从2015年开始,电池的研发就进入了一个全球竞争的年代,但是一直到他重生的时候,3年过去了,依然是没什么眉目,什么石墨烯,锂空气之类的概念非常多,但没一个是有现实意义的。
在这里面掺和的公司和研究机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总不能这帮人都是吃干饭的。陈震现在投资周磴,主要的想法就是赌在提前了十几年后,看看能不能在未来的某个节点能弄出一项可以用的东西来而已。
周磴的资料很详细,而且,大部分都能看得懂,这是周磴给原本那些给钱的部门汇报时用的材料,给钱的部门的领导没几个是专业人士,周磴自然是要把报告写得让别人能听得懂,也正是如此,陈震这时候才知道,一个新的材料的面试需要做多少工作。
报告里显示,周磴目前已经确认了研发路线,正在寻找和试验能控制硅的体积效应的材料,目前的主要思路是碳包覆和高分子包覆材料,另外还有界面膜材料的思路(这也是宁德的思路,已经成功了)。
陈震对大致的概念是知道的,周磴的报告也写得很容易理解,总而言之,周磴打算测试大约1000种材料,然后从1000种材料里寻找和分析可能的规律,使用包括不仅限于复合、改性等各种手段,以期找到能用的材料,至于能不能找到,好不好用,能不能量产,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就是材料科学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原因,这1000种材料光是购买都需要一大笔钱了,然后还要实验,还要做各种测试,一种材料不花上几万块,那都不叫实验。
材料科学有极大的运气成分,很多时候就是各种材料,不同配方不同比例的尝试,就好像试验新菜品一样,而且比新菜品成功的几率还难。
当年爱迪生为了能找到合用的灯丝,做了几千上万次试验,用了1600多种材料,这还是只是单项材料的试验。
在现在的科技体系下,虽然有了理论作为基础,但投入反而比当年爱迪生还要多一些。
看完汇报之后,陈震想了想,对周磴说道:“周教授,我估计一千万是不太够用的,而且你现在的团队只有三个人,这个人数太少了,不打算扩大一些,同时试验多种材料吗?”
周磴苦笑一声,说道:“我的课题是冷门课题,你也看到了,我都已经陷入申请不下经费的尴尬境地了,哪还能耽误人家,要不是你,我都打算答应一个老友去给他做帮手了。”
申请不下经费,就只能做理论研究或者是和别的教授做联合研究,这个联合研究虽然听起来听好听的,但实际上就是打下手,如果出了成果,发表了论文,他撑死了也只能当第二作者(注1),这对于一个心高气傲,有自己想法的学者来说,这几乎是不能接受的。
陈震敲敲沙发扶手,笑道:“教授你是在担心后面的经费吧?我对研究这东西了解不是非常多,但我也知道实验一千种材料的难度并不小,耗费更是巨大,这样吧,这个协议再改一下,总投资改成5000万,这一千万是第一笔投资,后续我会陆续注资进来。”
不只是当官的说话会绕来绕去,文化人说话也是这样,他们一方面很想做出一些事情来,但另外一方面,也不懂得怎么开口要钱,毕竟开口要钱是一件很伤面子的事情。
陈震句话震得周磴和孟筌嘴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喂,老板,不带这样的,动不动就拿钱砸人,这话没法聊了啊。
周磴好歹是见过世面的,很快就恢复过来了,对孟筌说道:“小孟,你带了电子文档的U盘的吧?去找个打印店修改一下协议,加入阶段限制条款,我就是拼了老命,也要搞出成果来。”
孟筌回过神来,猛得点点头,就要收拾东西,却被陈震制止了,他指了指楼上,说道:“上面有打印机,你去借一下她们的电脑用吧。”
然后陈震又对周磴说道:“教授,买一台笔记本吧,好歹处理资料或者演示的时候可以用,整天拎着这么大一个包,也不是个事啊,钱就从经费里出吧,也用不了多少钱,买好的,差的不好用,反而误事。以前你用国家的经费,不能买这些,现在我是投资人,经费你自己看着用,这些细节上的东西不要纠结。”
孟筌拎着的公文包里起码装了5公斤的资料,真是难为她了。
周磴脸色通红,不是因为陈震愿意给他配电脑之类的东西,而是信任。
学术界在进入2000年之后,经费滥用的问题就已经开始凸显了,一些没什么底线的教授经常会把经费变成自己的“年收入”,车子、房子都买上了,生活享受上了,但是这种行为不但是伤害了国家的利益,同时还伤害了很多想要做事实的人。
首先就是利益,国家一年的经费预算是有定数的,务虚的人搞的钱多了,务实的人能申请到的钱就少了,这就会影响到出成果的概率,也会影响到别人的课题的申请。
周磴刚刚经历过课题被否的事情,这本质上就是一种不信任,以及被别人抢了经费,搞得要自筹经费来继续课题。
现在陈震给这么多钱,还完全放开了项目的控制权,这是极为难得的,要知道,陈震都没说这5000万一定要拿出什么成果来。
“陈先生,你放心,我不是那种人,我也看不起那种人,在研究方面,我没办法给你打包票,但是我肯定会让你这5000万投入进入后能听到一个响。”
·
·
·
注1:论文的作者一般分成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其中通讯作者一般都是课题项目的总负责人,对文章的可靠性负责(也就是说,如果文章有问题,第一时间追责的就是通讯作者),同时负责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第一作者是课题的实操者和原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人,也就是实验的主要承担者,对研究结果和数据的真实性负首要责任(但第一时间往往不会被追究,都喷通讯作者去了)。第二和第三作者在整个项目里的作用就比较小了,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加个名字”而已。
“加个名字”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国内一些大型项目课题上,这种课题是几个研究团队联合起来做的,总负责人是通讯作者,真正出成绩的个人或者团队负责人是第一作者或者并列第一作者,然后就是排排坐,吃果果,在第二、第三作者的名录上列一串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