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 皇后是门技术活 > 第104章 谁会种棉(三更)

第104章 谁会种棉(三更)

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皇后是门技术活 !

    第二天一大早,张澜先领着张宏三人去看了一块离军营不远的田地。

    张宏管着英国公府的田庄,虽然没有亲自下过地,但对于农事也略知一二;而杨富和杨贵兄弟二人,更是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

    三人仔细查看了土质和灌溉等情况,又详细问了地主人田地历年的耕种收获情况,便决定在此试种高昌国的长绒棉。

    张澜和地主人商议好了价格,杨富便抢先付了银子。

    离京之前,黄伦再三交代,遇事可向张宏或张澜求助,但钱财万万要分清,不可占英国公府一分一毫的便宜。

    买好了地,还需要请人作垄。

    地主人笑道:“张小将军若是信得过小人,小人便从庄里招些人手来帮忙,酬劳不拘,饭食也有小人包管。”

    对于舍命护住一方平安的西北将士,尤其是英国公并几位公子,西北边民是真心敬爱、感激不尽。如今能有机会帮到张澜,他们自然是竭尽所能。

    张澜笑道:“酬劳便按照市价来,饭食也劳你费心,回头我便命人将米粮菜蔬之类的都送过来。”

    西北少粮,给银子还不如给粮食更便宜实惠。

    地主人连忙道:“不可不可。小人家里也存了些粮食,应付几口人两天的吃食还是没问题的!”

    张澜笑道:“此事就这么定了。到时候饭食,就有劳老丈安排了。”

    地主人见张澜坚持,只得应下。

    租好了田地,安排好作垄的农人,张澜便带着张宏三人回去准备棉种。

    因两国交兵,长绒棉棉种不易得,所以张澜所得棉种不仅数量有限,质量上也是参差不齐,中间夹杂不少瘪籽、大毛籽和光籽。

    杨富和杨贵仔细挑选了半日,只选出不到五十多斤可用的棉种来。

    “这些棉种育出来的棉株,就算是全部都出芽,也不够种五亩地的。”杨富指着棉种道。

    张澜闻言直皱眉。

    他们刚才可是租了十多亩地呢,总不能大半都空在那里。

    杨贵见张澜犯愁,连忙道:“小人们来时,黄老爷叮嘱说,未必一定得种高昌国的长绒棉。若是棉种不足,甚或是试种失败,种本地的棉花也成。”

    只是,那样利润就会降低许多。

    不过,看黄老爷那意思,也在乎挣多挣少的。

    杨贵有些想不通。

    如果不是为了种长绒棉多挣钱,那黄老爷根本就没必要特地跑到西北来种棉花,京郊、江浙哪里不行?为何偏偏要冒着赔本的风险,跑来这西北边地喝风沙。

    杨贵想不通的事情,张澜却很明白。

    因为冒着赔本风险也要广种棉花的人不是黄伦,而是黄宜安,那个怀着天下无寒的伟大愿望的姑娘。

    “既是如此,那我现在便派人去边民那里收购棉籽。”张澜说完,便喊了个小兵进来,安排下去。

    杨富等那小兵去了,指着长绒棉棉种,一脸为难道:“张小将军,小人们虽然种过棉花,却没有种过高昌国的长绒棉,怕万一失手了,可就白白糟蹋这些来之不易的棉种了……”

    张澜会意,笑道:“这个不必担心,军中有不少高昌国的俘虏曾经种过地,寻他们来问就是了。”

    克里木为了争夺汗位以及侵吞西北,不断地驱民为兵,好些农人不得不离开他们世代耕作的土地,拿起武器,冲向战场。战胜了,或许能分得一些口粮,养活妻小;战败了,要么被杀,要么被俘,要么继续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

    “那事不宜迟,咱们这就过去吧。免得育苗晚了,错过了栽种的季节,可就得等到下一年了。”杨富松了一口气,欢喜催促道。

    张澜点头应下,领着三人去了监押俘虏之地。

    阴暗狭窄的牢房内,挤满了高昌国的俘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一见张澜进来,求饶声、咒骂声、哀泣声……此起彼伏,差点把房顶都给掀翻了。

    张宏三人吓了一跳,禁不住后退一步。

    张澜大步向前,站在囚牢入口,也不言语,只“刷”地一声抽出了佩刀。

    昏暗的监牢里,冰冷的刀身发出幽幽寒光,似索命的鬼差,立刻震慑住了那群哄闹的俘虏们。

    等监牢重新安静下来,张澜方才道:“驱使你们上战场的,不是大齐,而是克里木;克里木不愿意保护他的百姓,大齐却不会让自己的边民遭受敌人杀戮与践踏!

    “侵犯他国边境、屠戮他国百姓、劫掠他国财物,如今兵败被俘,大齐未曾戮俘以报仇,已经是心怀宽厚。尔等怎敢还如此叫嚣!”

    少年沉着冷厉的声音在囚牢里回荡。

    “现在,本将给你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张澜扫视一周,问,“你们中间,有谁曾经种过长绒棉?”

    囚牢里一片寂静。

    有人冷哼,有人犹豫,有人懊恼……

    就是没有人应声。

    张澜眉头渐渐皱起。

    看来,这些高昌国的俘虏是生活得太好了,竟然忘了他们命是掌握在谁的手里!

    张澜按紧刀柄,正待发作,只听得角落里一个怯怯的声音响起:“我,我种过……”

    声如蚊蚋,若不是此时囚牢里过于安静,隔得这么远,只怕张澜这样耳聪目明的习武之人也听不见。

    怯怯的声音如同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监牢原本的凝滞与对峙。

    辱骂诅咒之声,立刻都弃了张澜等人,朝着那个细弱的声音去了。

    张澜皱眉,“咚”地一声将刀鞘拄在地上,才堪堪止住其他俘虏的咒骂,却仍有人小声地叫骂着。

    比起恨张澜,显然他们更恨这个出声事敌的“叛徒”。

    张澜顺声走了过去,在一个女监牢门前停下,眼神扫视一圈,问:“方才,谁说的曾经种过长绒棉?”

    半晌,角落里一个蓬头垢面、身形瘦弱的姑娘慢慢地站了起来,举起手,小声哽咽道:“我……”

    显然之前被同监牢的人骂哭了。

    接着壁灯昏暗摇曳的微光,张澜看清那姑娘发式穿戴俱都是大齐样式,眉头一皱,清声道:“近前回话。”

    那姑娘身形颤了颤,最终顶着同监的其他人怨毒的目光,一步一步挪到张澜跟前。

    张澜打量她一眼,问道:“你是大齐人?”

    声音不见起伏,然而那姑娘却听出了少年将军的轻蔑与质问。因为这样的轻蔑与质问,自她出生起,便时时承受,已经深入骨髓,想忘也忘不了。

    西北边军浴血奋战,保卫大齐边境安宁,对于她这样的“叛国之贼”的后人,自然是更加唾弃怨恨。

    那姑娘哆嗦一下,低声应道:“回将军话,家祖曾任哈密卫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