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建国大业 !
邓颖超赴沪 三顾茅庐完成使命
宋庆龄莅平 群贤毕至协商建国
一
1、上海?宋庆龄寓所客厅
宋庆龄梳着传统发髻,身着黑绸镶边旗袍,接待着前来拜访的陈毅、*和中共上海局的吴克坚。
陈毅:“上海一解放,就想来拜访您。因为您当时身体不舒服,所以拖了几天,小平同志、吴克坚同志,我们特来表示慰问。上海刚解放,敌情复杂,我们派部队为您警卫。”
宋庆龄:“谢谢,谢谢!”
陈毅:“孙夫人的身体好些了吗?”
宋庆龄:“蛮好,蛮好。”
陈毅:“生活有什么困难没有?”
宋庆龄:“蛮好,蛮好。”
*:“孙夫人负责福利基金会,救济很多贫困的孩子,我们知道资金来源很紧张,有什么困难请尽管提。”
陈毅:“我让吴克坚带些钱来,解燃眉之急。”
宋庆龄:“谢谢你们慷慨解囊。”
吴克坚递上一个收据:“孙夫人,我们也想得到您的签字、盖章呀!”
宋庆龄微笑地用戒指印章,盖上去。
*:“孙夫人,目前上海形势紧张,毛主席考虑孙夫人的安全,想请您到北平住些日子。”
宋庆龄:“我在上海住惯了,哪儿也不想去。”
*:“毛主席让我转达,新政协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希望您能亲临指导。”
宋庆龄淡然一笑:“请转达我对毛主席的感谢,最近身体不适,难以从命。”
2、上海市遭遇国民党空袭轰炸
疯狂的B24型轰炸机,成群飞来,向沪宁、沪杭铁路沿线车站、列车、桥梁投弹,炸毁机车起火,桥梁炸断,房屋起火,死伤人员无数。
解放军高射炮向敌机开炮。
国民党飞机轰炸市区,造成市区一片大火,浓烟升起。
警笛长鸣,人群慌乱……
3、北平?中南海丰泽园内
*得到上海遭受轰炸的消息,深感忧虑。
周恩来:“……国民党疯狂轰炸上海,制造混乱。”
*:“老总,组建的空军情况如何?”
朱德:“力量有限,目前主要是保卫北平,还顾不到上海。”
周恩来:“孙夫人的安全是个问题。”
*:“宋氏大家族,跑台湾、去美国的,就她一人留下,不简单啊!一定要保护好孙夫人!”
周恩来:“主席再写封信,邀请她来北平吧。”
*:“恐怕光写信不管用。”
周恩来:“要不是忙,我去上海接她!”
朱德:“这个面子她会给的。”
*:“你哪里走得开呀,恩来。”
朱德:“让陈毅再做做工作?”
*摇摇头,沉思片刻:“还是派一位女同志去接她,可能更好。”
朱德想了一下,胸有成竹:“那我就推荐一位。”
*:“谁?”
朱德:“邓颖超。”
周恩来:“小超?”
*:“好啊,老总有眼力!我们要看一下,周夫人能否请来孙夫人。”
4、一列向南急驶的火车
邓颖超身负重任,凭窗遐想。
伴随着钢琴声进入*书信的声音:“庆龄先生:全国革命胜利在即……”
5、上海宋庆龄寓所
*的信:……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匆却为盼!”
邓颖超在给宋庆龄看信。
宋庆龄:“我由衷地祝贺你们的胜利,请转告毛主席,北平我不想去。”
邓颖超:“为什么?”
宋庆龄站起身来,目光里泛起久蕴的悒郁:“北平是我的伤心之地,我怕到那里去。”
墙上,孙中山的照片。
6、北平香山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殿
白色大理石棺椁,上面仰卧着孙中山的雕像,雕像和棺椁上面落了一层灰尘。
*在孙中山的石卧像前久久肃立,沉思。
寺内传来木鱼声声。
房梁上,栖息的燕子,扑蔌蔌飞了起来,一块粪便落在雕像上。
*从口袋里掏出手绢,递给阎长林。
*:“去擦干净。”
阎长林接过手绢,前去擦拭。
门响,周恩来悄然走进来。
*:“恩来,孙夫人不愿再踏上北平的土地,我们要理解她呀。”
周恩来:“是啊,孙中山抱病北上,病逝在北平,宋庆龄一直在陪同。”
*:“当年她才三十二岁,创巨痛深哪!那些打着孙先生旗号,而行反对之实的人,更伤透了她的心……”
周恩来:“我告诉小超,要耐心等待。”
*:“政协大会,要挂中山先生的画像。”
周恩来:“在主席台上吗?”
*:“对!中山先生百折不挠推翻了封建帝制,开创了*共和的新纪元,是我们民族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我们要抓住不放,就是我们死了,还要传给我们的儿子、孙子。”
7、孙中山衣冠冢殿外
李银桥带着警卫人员持枪站岗放哨。
侧殿里那个额头长有痣的老尼姑在敲木鱼诵经。
8、美国华盛顿白宫
字幕:1949年7月2日华盛顿白宫
国务卿艾奇逊来请示总统杜鲁门。
艾奇逊:“司徒雷登在南京来电,中共最高当局已经同意与他在北平会谈。他希望国务院批准他去北平,此行将有利于美国与中共的互相谅解。”
杜鲁门:“国务院怎么看?”
艾奇逊:“众说不一。”
杜鲁门:“你怎么看?”
艾奇逊:“我,不知道应不应该让司徒雷登去,请总统定吧。”
杜鲁门:“我在内阁会议上说过,我们不跟共产党政权打任何交道。”
艾奇逊:“司徒雷登就不与中共见面了?”
杜鲁门:“不要见了。”
艾奇逊:“中共就要掌握整个中国的局势,我们不该放弃这个机会。”
杜鲁门:“放心吧,中共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总有一天,他们会跪下来求我们。”
艾奇逊:“总统在讲一个预言吗?”
杜鲁门:“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艾奇逊:“中共正在筹备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一个联合政府。”
杜鲁门:“联合政府?我们美国绝不承认。”
9、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场
10、克里姆林宫内
字幕:1949年7月1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室
斯大林、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米高扬等出席。
*、王稼祥、高岗、师哲等中共代表团成员出席。
斯大林叼着烟斗略带歉意地:“……少奇同志,由于我们对于你们的情况不了解,出过一些错误的主意,是不是妨碍过你们呢?”
*谨慎地:“没有。”
斯大林:“在你们渡江时,我们担心美国插手。但是你们在*的指挥下,把握了局势,打得很好。”
*:“现在我们推翻国民党,没有人说我们不对。”
斯大林:“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
*:“现在我们集中力量解放华南各省。”
斯大林:“打算什么时间成立中央政府?”
*:“初步定在1950年1月。”
斯大林思索片刻:“为什么那么晚?国民党政权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了,你们具备掌握政权的一切条件。千万不要错过时机,要警惕帝国主义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出兵干涉。”
11、北平中南海菊香书屋
*:“……斯大林的意见很有道理,中央政府应当尽快成立,提前三个月,10月1日怎么样?”
周恩来:“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要加快步伐。”
*:“小超同志那里有消息没有?”
周恩来摇了摇头:“没有。她陪孙夫人在上海参加了几次市委组织的活动,但没有说定什么时间北上。”
*急躁地站起,习惯地像指挥战役般命令:“给小超同志发电报,政治协商会议要在9月份召开,中央政府也要在那时成立,请孙夫人早日定下北上的时间!”
周恩来:“主席,我已传达了你要耐心等待的意见。”
*有所意识地慢慢坐下,从口袋里摸出半支烟来,慢慢点燃。
*:“是啊,我太急躁喽。我的急躁,不能对小超渗透半句。”
12、上海市委接待处的宾馆
邓颖超对镜梳头,陷入痛苦的思索。
陈毅带着警卫员进来:“大姐。”
邓颖超:“陈老总。”
陈毅:“听说大姐吃不下饭去,我给你搞来点城隍庙的小吃。”
邓颖超:“主席交给的任务没完成,哪能吃得下!”
陈毅看到桌上有关宋庆龄的书和照片,墙上还贴着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照片:“真难为大姐,研究起国母来了。”
邓颖超:“恩来天天催我,我能天天催孙夫人吗?”
陈毅:“大姐,你可别急出病来,首先要吃好!”
邓颖超看着那饭盒里精美小吃:“今天北平又来电报了。”
陈毅:“你别急。”
邓颖超:“不是我急,是中央急,现在新政协万事俱备,只欠国母出山呀!”
陈毅:“能用得上我陈毅的地方,大姐只管下命令!”
邓颖超看着眼前的精美上海小吃,油然生智:“有了,今天中午,你给我做180套这种小吃。”
陈毅:“一模一样。”
邓颖超:“当然。”
陈毅:“送孙夫人?”
邓颖超看表:“还有三个小时,你能不能做好吧?”
陈毅霍地从椅上站起:“许参谋。”
门外进来一位参谋:“陈司令员。”
陈毅:“通知司令部协理员,12点前搞出200套上海小吃,交邓大姐!”
13、上海市虹桥路1191号
字幕:1949年8月19日小先生夏令营
宋庆龄邀请邓颖超、许广平、廖梦醒视察中国福利基金会举办的小先生夏令营,在180多名孩子中有不少来自工人家庭。
宋庆龄:“孩子们,玩得开心吗?”
小先生们齐声:“开心!”
宋庆龄:“到了午饭时间了,大家该回去吃饭了。”
“我们不想走。”
“我们不饿。”
邓颖超:“孙夫人,让孩子们再多玩一会儿吧,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宋庆龄:“这是基金会搞的第一个少年夏令营,请多指导。”
邓颖超:“我知道基金会经费比较紧张,住得比较差,不能请更多的孩子来参加,跟苏联的夏令营没法比。”
宋庆龄:“颖超,你说到根儿上了,我就是想让中国的孩子,也有欢乐幸福的童年。”
这时,两辆军车开来,许参谋跳下车来:“邓大姐,饭送来了。”
宋庆龄:“这是怎么回事?”
邓颖超:“我请陈毅市长给每个孩子送一盒饭,解决肚子问题。”
宋庆龄激动地:“孩子们,邓妈妈给你们送午饭来了!”
兴奋的孩子们排上队,每人得到一份包装好的城隍庙小吃。
孩子们开心极了。
宋庆龄分发给孩子们:“要谢谢邓妈妈。”
邓颖超也给孩子们发饭。
宋庆龄:“颖超,孩子们多高兴啊!”
邓颖超:“让他们在这里多玩一会儿。”
宋庆龄:“你想得比我周到。”
邓颖超:“我喜欢孩子。”
宋庆龄:“那你,为什么不生个孩子?”
邓颖超:“孙夫人不是也没有孩子吗?”
两人相对,无言。
14、宋庆龄寓所前的绿地
几只鸽子在草地上嬉戏。
邓颖超和宋庆龄坐在椅上:“……恩来让我告诉您,由于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政治协商会议要在9月份召开,希望您早日康复,去北平商量建国的事。”
宋庆龄:“谢谢,我也希望早日康复,可是,力不从心哪。”
邓颖超:“但愿您早日康复!”
宋庆龄:“跟你说,即使我参加会议,也不愿作为党派代表。”
邓颖超:“您不愿意作为国民党……”
宋庆龄摇摇头:“最好还是以旁听资格列席会议吧!”
邓颖超:“怎么能让您旁听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