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 降仙奇缘 > 第153章一手遮天

第153章一手遮天

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降仙奇缘 !

    以前他只是皇帝用来震慑官场的宝剑,受到各种束缚,想杀的贪官杀不了,想要追查的案子往往无法深究,现在大权在握,踌躇满志,打算大展宏图。

    他觉得治理国家的重点,首要就是吏治。官吏贪污腐败,违法乱纪,既造成了百姓的困苦,又败坏了国家的根基,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因此他决定第一步就是大力整治吏治,整治的办法就是制定严厉的法律。

    他觉得只要有严酷的刑法来威慑,官员如果胆敢犯法,马上严惩不贷,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没人敢贪污腐败,违反法律了,和吴思远说起,他却不同意朱传宗的看法,道:“人都是有贪欲的。官员们掌握权力,却不受监督,这样的情况下,想让人一点不受诱惑,就像让猫儿不吃腥一样,根本是难以实现的。

    无论刑法多严酷,受罚的永远是少数人。只要有机会,仍会有人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大人你又如何杀得干净呢?”朱传宗道:“人有贪欲是不错,但人更怕死。

    杀十个不管用,我就杀一百个、一千个。我就不信,难道有人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吴思远叹道:“大人把人都杀光了,谁来当官呢?”朱传宗听了极不以为然。天下人那么多,还怕没有愿意当官的?不过朱传宗知道吴思远思虑高远,肯定有他的道理。

    因此一开始也没有马上就实行酷律,而是先对官员们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每当有新任命的官员将要去上任时,朱传宗都要亲自找他谈话,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一番道理。

    他还给官员们讲了一个例子。当官的老实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井底之泉,水虽然不很满。

    但是不会干,可以取用一辈子,受贿而来的外财真有益处吗?你搜刮民财,闹得民怨沸腾,再高明的密谋也隐瞒不住。

    一旦事发,首先关在监狱里受刑,判决之后再送到劳改工场服苦役,这时候你那些赃款在什么地方?在数千里之外呢。你的妻子儿女可能收存了。

    也可能根本就没有。那些赃物多数藏在外人手里,这时候你想用钱,他会弄得你家破人亡,赃物也成了别人的东西。

    所以说,不干净的钱毫无益处。官员们都听说过这位摄政王大人早年人称“朱青天”最恨贪官,因此个个都心悦诚服,承诺一定会做个好官。

    朱传宗看到自己的措施颇有成效,十分满意,寻思着也许那些严酷的刑法用不到了,哪知道才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发生了一件大案,让他万分震怒,原来半年多前,户部尚书年纪太大,告老还乡。

    朱传宗精挑细选,从户部的官员里选了一个叫秦槐的,接任户部尚书之职。秦槐四十多岁年纪,很有才干,而且一向有清廉的名声,朱传宗对他寄予厚望。

    哪知道秦槐才上任半年多,就被人告发说他贪污受贿,而且滥用职权敛财。朱传宗一开始还有些不信,命监察院仔细查证。谁想到竟然是铁证如山。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春天的时候太平府一带有几个州府遭了干旱,朱传宗下令减免赋税和钱粮,但是秦槐阳奉阴违,对这些地方照旧收粮,可是钱粮都没上缴府库,全被他私吞了。

    如此这般,私吞私扣的钱粮银两,数目庞大,折合起来足足有十几万两银子。这也还罢了,秦槐及手下党羽在征收赋税的时候,又想了许多名目,千方百计压榨百姓。比如他收钱粮的时候,一石米折钞两贯钱,但是两贯钱以外他又跟老百姓要了其他的钱:水脚钱一百文,就是用船来运。

    车脚钱三百文,船运完了还得用车运,再加三百文。口食钱一百文,人吃马喂的,都得吃东西,再加一百文。库子钱一百文,掌管仓库,看仓库,再加一百文。

    蒲篓钱一百文,粮食得装成包,打包用蒲篓,加一百文。竹篓钱一百文,拿竹子编的筐子,再加一百文。神佛钱一百文,运输走到江上走到河上,怕遇见大风船翻了。

    要让它平平安安的,沿途还要拜神拜佛。所以一石粮食两贯钞,加了多少钱!这些五花八门的手段,整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还比如军队饲养战马,养马的草要从民间征收,秦槐这些人接受了一些贿赂,谁给他贿赂了,这个粮草免征。他把这些负担摊到其他没有给他贿赂的那些地区,这又是一笔钱。

    还有纳粮入水、纳豆入水,就是说把粮食里头掺上水,潮湿的搁到仓里头,收的豆子掺上水搁到仓库里头。

    最后造成仓库的粮食大批腐烂,甚至没办法处理,把仓库拆了,把粮食大批的埋了,朱传宗看了这些证据及案宗,真是触目惊心。

    明宗时候吏治败坏,他四处查处案件,惩治贪官,也没见过这样规模庞大的贪污案。没想到自己当权以后,自以为官场一片清明了,却原来比以前还要腐败。

    朱传宗不由勃然大怒,看来不实行严酷的法律是不行了,他不顾吴思远的劝阻,开始大肆实行残酷的刑法。

    新法规定,官员贪污满十两就处以绞刑。十两相当于一户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按以前的法律,不过判流放而已。至于杖责、刺配,各种酷刑更是动辄加身,往往官员被查出一点罪过,就要大刑伺候,去掉半条命,稍微严重点的,就是死罪难逃了,秦槐一案彻底清查下去,牵连极广。

    以秦槐这个户部尚书为首,以下左右副尚书,各司郎中,凡是有些权力职司的,几乎没有置身事外的。

    而且到了地方,知府、钱粮主簿、看粮的衙役,盘根错节,如同蛛网,再往下,秦槐等人贪污的粮食,自然还要变卖成银子,这就又牵出一大批靠跟官府勾结发横财的不法富商。

    朱传宗下令在全天下追赃,查到哪儿,惩罚到哪儿,一个不漏。朱传宗下令严格惩罚,这一次案件牵连到户部、天下十二布政司,所有行贿的、窝赃的、销赃的,轻则流徙,重则斩首,加起来足有三四千人,户部衙门都为之一空,这样的严刑厉法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官员们人人自危,每天去衙门都提心吊胆,早上出门去了。

    不知道晚上还能不能平安回家。另一方面,许多官员看准风头,趁机迎合朱传宗的想法,罗织罪名,构陷同僚,以求受到嘉奖重用,不过天下的吏治也确实是清明了许多。官员们战战兢兢,敢于顶风犯法、违法乱禁的,是凤毛麟角。

    朱传宗见自己的政策取得了这样好的效果,不由大是得意,向吴思远笑道:“吴先生,你看看现在官场的风气这么好,可见我的办法还是对的。”吴思远道:“大人,残酷的法律只能有一时之效。

    而且大人没听过‘过犹不及’这句话吗?官员犯的罪也分大小轻重,犯罪的官员也分有能力和没能力的。现在大人不论其他,只要动辄有点罪错马上大加惩处,官员被罢免光了。

    又临时提拔很多根本没有经验资历的人来填充,要知道有时候庸官的危害可是一点也不比贪官小啊!”朱传宗现在位高权重,没人敢在他面前顶撞,而且他视这次整顿是得意之作,听了吴思远一番批评,难免有些不悦,道:“那先生你说该怎么做呢?”吴思远说人治不如法治。

    只有从制度上约束官员,让他们没有犯罪的机会,这样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朱传宗不以为然地笑道:“难道现在不是在靠惩罚的制度来约束官员吗?”吴思远说起他的构想,又劝了几次,见朱传宗都听不进去,也就不再说了。

    过了些天,就向朱传宗辞官,要回老家东山去隐居。朱传宗极力挽留,可是吴思远去意坚决。也就只好应了,朱传宗奏请太后下旨,将整座东山都封给吴思远,寻常人不得打扰,供他隐居之用。

    吴思远与朱传宗意见不合,辞官隐居去了,过了些日子,兵马大元帅王定昆也来见朱传宗,说要交出兵权,辞掉大元帅之位。朱传宗十分不解,问道:“大哥是当朝名将,领兵打仗无人能及,这个元帅的位子你不坐,还有谁能胜任?

    况且大哥正干得好好的,现在朝廷都是咱们做主,难道还有谁跟大哥过不去?”王定昆笑道:“我跟王爷是结拜兄弟,谁敢跟我过不去呢?不过现在天下太平,也没有仗打啦,我这个元帅,也没有什么意思。我打了半辈子仗,也累了,想享享清福啦。”

    朱传宗不好勉强,便依王定昆的意思免去了他元帅之职,改封为太保。太保是三公之一,地位极为尊崇,是名义上的军队最高统帅,不过没有实际的军权。朱传宗虽然对能把军权收回手里,也很合心意,但是王定昆辞官的事还是令他有所感触。

    感觉兄弟之间好像不如以前那么亲热随意了,他明白王定昆辞官的原因,一定是自己最近大力铲除官员,手段残酷,害怕他手中掌握兵权引起自己的猜忌。

    加上吴思远归隐而去,王定昆更加担心,干脆主动交出权力,以求平安。朱传宗想着这事,心中就有些不乐。他一心是想为百姓营造一个廉洁清正的朝廷,让百姓过上不受欺压的好日子。

    为什么吴先生要反对自己呢?为什么结拜大哥都害怕自己呢?难道权力真的那么可怕?还是自己掌握了大权,真的变了呢?朱传宗回到家中,想起嫂子华采云熟知官场,见识过人,不妨跟她聊聊。因此就信步到了观云院。哪知道华采云听他说完,也是赞同吴思远的说法。说是刑法太严,树敌太多,虽然现在朱传宗权势正大,一手遮天,但是毕竟不能跟整个官场作对,在官场行事要留后路,不能把事情做绝,还说朱家的富贵已经到了顶峰,不需要再积攒什么功劳政绩,朱传宗只要好好掌握朝政大权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