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兴明 !
第179章 阳谋(二)
皇城校场位于西苑,是皇室子弟习武演练之所。太祖皇帝以武力取天下,起初之时重武轻文。后虽慢慢演变成重文轻武,但表面工作还是要做好的,所以皇帝偶尔都会在皇城校场检验武事。
比如今天,平日里冷冷轻轻的校场一片热闹非凡。偌大的校场四周站满了盔甲鲜明的军士,校场北面的平台之上,就正中央摆放这一张金光灿灿的龙椅。两边几十张桌子一字排开,桌子后面,早有大臣均面对龙椅方向,躬身而立,他们须等待崇祯允许后放敢入座。
随着一声长长的“皇上驾到!”身穿龙袍、头配皇冠的崇祯在仪仗护送下,缓缓的踏着红地毯向龙椅走来。校场上所有的人都跪伏在地,高声大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落座于龙椅之上,俯视校场一圈,大声说道:“众卿家平身!”大臣们谢过恩后方才各自落座。崇祯徐徐念道:“我大明太祖皇帝奋起淮右,以武力平定天下而开万世之基业,及至成祖,北伐漠北,南下西洋,昭显国力,于是万国来朝,武力之强盛,古今罕见。然自‘仁宣之治’以来,天下承平,国富民强,崇武之风,遂渐渐衰落。北方蛮首努尔哈赤,祖上七世受我天朝大恩,不思回报,擅起刀兵,欺我大明,夺我辽东之地。奈何我大明武风衰落,竟然无一勇将可当金虏蛮兵,以致我堂堂天朝上国受金虏蛮子欺压达三十余年。太祖、成祖等在天之灵,也感蒙羞!而今天佑我大明,终于诞生两个不世之勇将,一个以五千铁骑大败四万金虏,令金虏不敢正眼瞧我宁远孤城,一个只率领精兵三万驰援山东,大败纵横山东半年之久的十万金虏,终雪我大明三十年积弱之耻辱。”说道这里,崇祯再次扫视了校场一圈,大声喝道:“朕想知道,此二人是谁!”
事先便受过曹化淳指示的士兵们高声应道:“宁远吴三桂!山东朱震!宁远吴三桂!山东朱震!。”
崇祯挥了挥手,示意士兵停下来,接着说道:“朕今日在皇城校场召见此二人,其用意在告知天下,我大明崇武之风,依然未减。为国征战沙场,依然可以封妻荫子,显贵天下!”
在座的文武官员齐声喝道:“皇上英明!”
崇祯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曹化淳说道:“宣吴三桂,朱震觐见吧!”
曹化淳操着那鸭公般的嗓子,高声喝道:“宣宁远总兵吴三桂觐见!宣山东总兵朱震觐见!”
站哨的士兵们也跟着高声喝道:“宣宁远总兵吴三桂觐见!宣山东总兵朱震觐见!”声音一层一层传递下去,直达校场之外。在校场外侯旨的吴三桂、朱震随着喝声,缓缓的向校场内走去。一直走到离龙椅百步之处,才停了下来,跪伏在地,高声说道:“末将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微笑着说道:“两位卿家平身!”
朱、吴二人谢过隆恩,方才起立,崇祯看着二人说道:“你们两个都是朕倚重的栋梁之才,平时一南一北,难以相见。现在齐聚京城,应该多多亲近亲近。”
朱震赶紧说道:“吴将军勇冠三军,末将不如。”
吴三桂也道:“朱将军智勇双全,末将不如。”
崇祯笑道:“朕刚才才说过两位爱卿都是国之栋梁,你们何用自谦!朕今日在校场召见二位,就是想听听二位爱卿是如何大败金虏的。吴爱卿,你是去年八月间大败金虏正白旗四万大军,事情在前,你先说。”
吴三桂应声说道:“无他,一个勇字耳,末将并虽少,但人人都想着报效皇恩,奋勇杀敌,都能以一当十,故取胜!末将不敢居功,若无皇上坐镇朝廷,便是宁远有十万雄兵,也难当金虏四万铁骑。”
崇祯见吴三桂把功劳都归到他头上,自然满脸笑意,冲着吴三桂点点头示意嘉许,才对着朱震说道:“朱爱卿,你呢?这十万金虏自去年九月入关,纵横于京、晋、冀、鲁。兵部二十几万大军前去围剿,依然大败而归,你只带三万精兵入鲁,如何打败这十万金虏的?”
朱震也同吴三桂般,恭敬的说道:“正如吴将军所言,有皇上您坐镇朝廷,末将麾下士兵均奋勇杀敌,以一当十。但为何兵部二十万大军不能建功,却让末将程勇?起初末将也不明白,等打败金虏后,末将审问了几名金虏俘虏,这才知晓,金虏去年九月入关,为时半年有余,人人都思念家乡,无心恋战。末将精兵一至,金虏士兵均想着如何保住性命,回家和亲人团聚,一战即溃,如何能不败!”
崇祯大喜,说道:“兵能勇,将之用。也是受到两位爱卿的英勇感染,士兵们才会奋勇杀敌,两位爱卿居功至伟!来人,赐座,朕要好好同两位勇将亲近亲近。”
崇祯命人把两张椅子摆在自己左右首,招呼二人入座。朱震、吴三桂两人虽说是一方统兵大将,但是皇帝左右首的位置还轮不到他们来做的。但此时两人却不辞让,谢过皇恩,都不约而同的朝着那两张椅子走去。朱震谦让道:“将军年长,当坐左首。”古代以左为尊,朱震故有此语。
吴三桂却推辞到:“将军功高,理居左首。”
崇祯微笑道:“两位爱卿都是谦让之人,朕到有个主意,你们当着朕和文武百官的面,比试一场,谁胜谁坐左首,如何?”
朱震、吴三桂齐声喝道:“皇上有命,末将焉敢不从!如何比法,还请皇上示下!”
崇祯笑道:“即为将,当比领兵征战,你二人回京,所带想必都是军中最精锐之士。你们便各自带着部下在校场结阵对垒,一决雌雄。”
朱震、吴三桂齐声说道:“皇上英明!”
满座文武官员也站起身来,高声喝道:“吾皇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