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
翔龙府,皇宫大内。
杨太后和赵昺对面而坐,正在吃着晚饭。饭食虽然很简单,但也是有肉的。
“昺儿多吃点好长个子。”杨太后不时地唠叨着。
“嗯,嗯,这菜挺好吃的,娘亲也多吃点。”赵昺咬了一口馒头,夹了一筷子菜,嘴巴里塞得满满的,以至于话说的都不清楚了。
看着冬日里竟然还有一些新鲜的蔬菜,赵昺陷入了沉思之中。
“爸爸,你看天上那朵云,像不像一只大鸡腿?”
“不像。”
“为什么呀爸爸?”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虽然是后世的一句网络用语,常常用来自嘲土豪们的生活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虽然很残酷,但事实就是这样。
每日里白菜馒头的根本无法体会到满汉全席的味道。穿过最好的百十块钱的衣服,又如何去理解十多万、数十万的高定?
当众多凡人还在讨论鸽子蛋大小的钻戒戴在手上有多么多么不方便的时候,原来这么大的钻戒居然还能变形成一个小钻戒。
月薪三千操着亿万富豪的心,现实就是被啪啪打脸。
凡人所谓的担忧是多余的,因为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每当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脑子里便浮起一层黄色,琉璃瓦顶是黄的,轿子是黄的,椅垫子是黄的……无一不是黄色的。
“这是什么颜色,你也能使?”
“这,这是杏黄的吧?”
“瞎说!这不是明黄吗?”
“嗻,嗻……”
“这是明黄!不该你使的!”
“嗻!”……
太后(隆裕)每餐菜肴有百样(108道菜)左右,需要用六张膳桌才能放下。
这些菜是样子货,是没人吃的,都远远地摆在一边。
无他,这么多菜之所以能一下子迅速摆放在桌子上,是御膳房早就准备好了的,提前在温火上煨着。
等到时候一到,直接端上来就行了。
太后、太妃们可不吃这些玩意儿。“我”也不吃。
“我”每餐吃的都是太后送来的,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
“我”的比太后要少一些,也有三十种上下。
因为不管是太后还是太妃,她们都有各自的“小”厨房,而且配备的都是高级厨师。御膳房反而成了“大锅饭”。
穷人想破了脑袋也想象不到慈禧太后一年需要“吃”掉15万个苹果。
没错就是以万为单位的。
苹果个,梨个……天文数字,这还仅仅是水果一项。
这些海一般的水果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熏香的……
为的是让满屋子充满水果的香味。
至于说会不会放坏?人家随时都有专人负责更换,别说放烂了,就算果皮不水灵的都不要,直接扔了。
一边是太后的极尽奢华,霍霍无敌;一边是民间百姓无粮可食。
“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尔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之食,可足两食,奈何其不然也?”
历任两江总督,河道总督,户部尚书,封疆大吏的张鹏翮(he,二声)对曰:“小民不知蓄积,一岁所收,随便耗尽,习惯使然。”
大概意思就是说某某地区发生了干旱引起饥荒,请求康麻子祈雨赈灾。康麻子反而指责说汉人胡吃海塞,如果像他一样每天只吃两顿天下就没有饥荒了。
有啥说啥,康麻子一天只吃两顿正餐,这是真的。
注意,这是正餐。即早膳和晚膳。
但是康麻子中午有点心啊,到了晚上还有一顿夜宵。
一天吃四顿饭啊。
而且一顿饭上百道菜,终日里茶点供应,零食不断,岂能饿着?
那些灾民穷逼们吃糠咽菜都是奢侈,还被说成不知节俭,随意浪费。
呵呵!
“何不食肉糜?”
“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小时候,八九十年代,五分钱一个的冰糕,一毛钱零花钱都是一种奢侈。
那,疯狂的君子兰……
上学那会,老师曾讲过一个笑话,说的是陕北老农在闲谈皇帝怎样过日子的时候。一位老农说,皇帝坐在屋里,肯定前面一油锅后面一油锅,想吃油条炸油条,想吃麻花炸麻花。
哪怕是朱家太祖儿时也曾感慨道:“皇帝就是能够天天吃上大饼,大饼吃腻了的话,就吃面膜。上朝的时候,左边放着面膜,右边搁着大饼。”
皇帝平日里吃什么,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皇家历来奢侈无度,宋朝也一样,只不过到了赵昺这个时期,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再加上来自后世的赵昺本就一寻常人,一日三餐也就相当“简单”了。
皇帝家也没有余财啊。
即便如此,也不是广南东路普通人家可以相比得了的。
康麻子被吹上天的文治武功还有一项是痛击毛子。
沙俄的重心一直都在欧洲,远东不过是流放地罢了,换句话说凡是来到远东地区的都是罪犯。而所谓的“罪犯”大多以被击败的贵族势力为主。
崇祯十六年,一个名叫波雅科夫的家伙,带领着132名武装匪徒来到远东地区。其人员装备配备如下:
哥萨克士兵112人,无业游民15人,税官2人,翻译2人,铁匠1人。每人配发步枪一支。整支队伍铁炮仅有一门,炮弹100发。
就是这么一群苍蝇,居然从雅库茨克一路出发,翻越外兴安岭,于1644年春抵达黑龙江北,然后遭到当地达斡尔人的反击。
这支队伍在伤50余人,丢下9具尸体之后仓皇逃窜。
尽管第一次深入黑龙江的毛子远征军被打得抱头鼠窜,但波雅科夫一百多人的队伍居然能侵占如此大的地盘,在这巨大的刺激下,让整个毛子开始重视起远东地区。
到了康麻子时代,两次雅克萨之战。
第一次毛子有兵450人,火炮3门,鸟枪300支。清军约三千人,火枪120余支和火炮43门。面对毛子的木篱笆,满清毙敌125人。
第二次毛子有兵826人,火炮13门,火枪850支,其中燧发枪多达400余支。清军约两千一百人,火炮21门。
这一次面对毛子减配版的棱堡,满清使用火炮不断攻击,一个月竟未能攻破。只能采用挖壕筑垒长期围困的办法,长期围困致使毛子损失惨重,最后仅剩下66人。
雅克萨城旦夕可下,就在这时,双方经过讨价还价,签订条约,划定边界。
一小撮数百人的流匪不远万里前来,满清本土作战竟然都迟迟无法全部歼灭,甚至胜利之后以土地换和平,签订了第一个平等条约。
雅克萨之战,满清是胜利的一方。但经过友好协商最后做出了一些让步,这一步让出了30万的领土。
这还不包括一直到白令海峡的广袤的待议区。(这一片区域双方商议彼此均不具有主权。)
有一个误区,《尼布楚条约》丢掉了贝加尔湖,其实不然。
《尼布楚条约》确定的是东部的边境线。
康麻子下岗之后,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的《布连斯奇条约》,中部边界敲定之后,贝加尔湖彻底丢失。
有人说霍去病到达的地方未必就是贝加尔湖,退一万步,贝加尔湖跟毛子有什么关系,毛子从哪来的?
欧洲一个农奴制的弹丸小国,还属于仆从国一类,孙子中的孙子。
到了次年,《恰克图条约》只不过是对前面两个条约的汇总罢了。
雍正的息事宁人,而中国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纵观华夏历史,像雅克萨这样的战争实在是不值一提。
这样的场面,还不如在湖的南边,因为抢水而引发的那一场惊心动魄的马井格勒战役呢。人家双方“参战”的人数超过五千人,炮车4台,土炮95门……
不知道白起、韩信这些名将知道后,有何感想。
大宋也一个样,三百年来幻想着依靠岁币换取和平。
赵昺一边喝着粥,一边暗叹:“在这乱世之中,谁的拳头大谁有理。”
静江府。
姚世安端坐在书房里,喝着茶,悠哉悠哉的看着圣贤书。
突然有人急匆匆地走进来,慌慌张张地说道:“老爷,大事不好了!张校尉死了。首级被人挂在城门外,今日一早才被发现。”
“什么!他不是去押运钱粮了么?老爷我的钱粮呢?”姚世安急忙问道。
小妾多的是,更别说一个小妾的表弟,死了就死了吧,死一个张校尉,还会有李校尉,王校尉。
姚世安并不在乎这些,在意的只是自己的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