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 第260章 登闻鼓

第260章 登闻鼓

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

    众人齐心协力地将受伤的中年男子抬到一辆板车上,然后急忙赶着车,向城中疾驰而去。

    而这个时候的杨太后和赵昺早已经回到了宫中。

    “大夫,大夫,快救人。”城内一处医馆前面,几名水手大声疾呼。

    坐堂大夫看到门口这一幕,也连忙暂停了诊治,招呼着众人将伤者抬到床边。

    “大夫,求求你救救我爹爹。”少女泪水止不住的流淌下来。

    “小娘子不要着急,待我先查看一番。”

    “谢谢大夫,谢谢大夫!”少女抹了一把泪水,感激地说道。

    查看伤口,号脉,一系列诊断下来,大夫缓缓说道:“不必惊慌,只是些皮外伤,病人因失血过多有些虚弱。待我开上几味药,熬制之后饮下,休息数日便可痊愈。”

    听到大夫的话,众人也是松了一口气。

    逐渐清醒过来的男子喃喃自语地说道:“我这是在哪儿。”

    “爹爹,你醒了。”

    “阿女,我这是怎么了?”男子挣扎着想要起来,却又感觉浑身无力。

    少女泣不成声地诉说了事情的经过,在场众人听罢一片哗然。

    其中一些好事者更是义愤填膺,谴责官府的暴行。一时间,前来就医的患者们要么摇头叹气,感叹世道不公;要么也加入到怒骂官府的行列中。

    “唉,这世道,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狗官这也太欺负人了。”

    “当家的,你小声一点,别被人听到了。”

    “小娘子,去皇宫门口告御状吧,赵官家在皇宫门口设置了一面登闻鼓,听说专门给有冤屈的老百姓设置的。”

    “你可拉到吧,还告御状,不要命了?惊扰了太后娘娘,惊扰了官家,你吃罪得起么?”

    “那你说怎么办?这位兄台钱没了,人又被打了,况且伤势这么重,难道说遇到这种事我等百姓就只能自认倒霉么?”一名青年男子愤愤不平地长篇大论着。

    “唉,这鞑子来了祸害百姓,没想到赵官家杀回来之后,竟然还是这样。如此这般,让我等小百姓如何生活?天理何在?老天爷你睁开眼看看这世道吧。”

    医馆内人们议论纷纷,有人感叹命运不公,也有人建议报官或告御状,更多的人虽然眼中流露出同情之意,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即使在后世,面对不平之事,大多数人也选择了沉默。马路上有人倒下,又有多少人敢于伸出援手?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历来,人们总是容易忘记千百次的好,却对一次不满耿耿于怀。

    人心、人性就是如此,“好的”总是永远记不住,却又能将心中的不满无限放大。

    正当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时,大夫已经开好了药。几名水手付了钱,然后又将男子扶上板车,一路询问路人,终于找到一家小旅馆,暂时安顿下来。

    一行人来到一家名为“王家客栈”的旅店,开了几间下等房间,搀扶着那名男子,缓缓走进房间。

    “唉,哥几个,剩下的工钱等我回到琼州之后,定当一文不少的给各位老哥结清了。”房间里,躺在床上的中年男子吃力地说道。

    “东家,切放宽心,先好好养病,一切先等病好了再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几名雇者对于该男子的品行还是相当熟悉的。

    凡是走水路的,特别是海运,自古以来不熟悉的人就不要去凑热闹了。茫茫大海之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险,海浪凶险,人心则更险。

    经过一夜的休息,次日清晨,男子在服用药物,简单吃了一些早饭后,其病情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与此同时,少女则在照顾好父亲卧床休息之后,一个人悄然离开客栈,走在陌生的大街上,不时四处询问打听。

    大宋临时“皇宫”,这里,是大宋天子赵昺居住的地方。

    近百名锦衣卫手持钢刀,肩膀上背着各色火器在宫门口巡视着。

    宫中护卫们严阵以待,一双双眼睛紧盯着路上的行人。宫墙之上,更是架起了一门门的佛郎机炮。

    少女站在宫门口不远处来回徘徊,时而紧咬着下嘴唇,时而又盯着宫门口那面巨大的登闻鼓。

    少女清秀的面容下,表情凝重,不时握紧双拳,似乎是在给自己打气鼓劲一般。

    “登闻鼓”大约始于西周时期,《周礼》中记载着路鼓和肺石制度。

    所谓“路鼓”,就是建在周天子的寝宫外的,并且有专人看管。因为路鼓是设置在周天子的住所的附近,所以普通人是无法越过层层宫门接触到路鼓的。

    所谓“肺石”,则是置于宫门外的。《周礼·秋官·大司寇》有曰:“以肺石远穷民……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

    也就是说普通穷人老百姓,如果有冤情而又申冤无门的情况下,可以在肺石站上三日,向朝廷诉说冤屈,经核查属实后处罚不作为的衙门长官。

    路鼓主要针对可以入宫之人,肺石则主要供普通民众使用。

    不管是路鼓还是肺石,其实都是一条非常规的伸冤方式。

    真正意义上的登闻鼓制度始于魏晋时期。

    晋武帝时期,开始在朝堂外悬置登闻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百姓之冤可直达“天子”。

    唐朝在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均设有登闻鼓。武周时期,更是严令:“朝堂所置登闻鼓及肺石,不须防守,有挝鼓立石者,令御史受状以闻。”

    宋朝袭唐制,律法制度也更加完善,同时也把登闻鼓制度发扬光大。

    赵大在黄袍加身后专门设立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以便处理民间冤情。

    少女异常的举动,早已经引起了锦衣卫们的注意。

    宫门口当值的校尉,目光凝聚在少女的身上。

    多年的从军经历,让这名校尉一眼就看出这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少女,没有任何武功在身,身上更没有任何武器。

    即便如此,不敢大意的校尉对着手下使了个眼神,不由自主地移动着身位,占据有利位置,身体放松,如猎豹一般,随时可以出击。

    良久,少女打起勇气,似乎抱着必死的决心,毅然而然地走向登闻鼓。

    少女似乎没有感受到众人的目光,一步、两步,近在咫尺的登闻鼓似乎是那么的遥远,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无助。

    一瞬间,不争气的泪水顺着少女清秀而又红润的脸蛋流了下来。

    泪水落入口中,感受到了一股淡淡的咸。

    宫门两旁的锦衣卫,手握钢刀,严阵以待,似乎只要这名少女稍有异动,立刻就将其砍倒在地一般。

    幸好,少女行走的路线是朝着旁边的登闻鼓方向,而不是直奔宫门而去。否则一名弱女子,早就被这群护卫拿下了。

    校尉目光所示,看到少女的目标是登闻鼓也就没有过多的为难。

    心中则感叹着,官家竖立在翔龙府的登闻鼓似乎还从未被人敲响过。不由得暗中佩服眼前这名十三四岁少女的决然和胆量。

    近了,更近了,只剩下一步之遥!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老百姓对于皇权是充满了恐惧感的。

    虽然历朝历代在皇宫门口都设置了这么一个玩意儿,可现实中又有几人敢去宫门口敲鼓?

    纯粹是九死一生的存在。

    自古以来,护卫和衙役那是不一样的。能当上护卫的都是狠角色,遇到紧急情况是有先斩后奏之权的,而那些个衙役们当然也有护卫之权,但大多数情况下则是用来事后查案的。

    猛然间,少女一个跨步,从鼓架上取下鼓槌,紧紧握在手中,深吸一口气,对着登闻鼓奋力敲打下去。

    “咚!”

    随着第一声鼓声响起,少女顿时被吓了一跳,心里猛得一怔,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一两步。与此同时,手里的动作也停了下来。

    “今日退一步,明日退一步,来日我等只会落得无路可退……”

    此时,少女的心中已经萌生退意,然而就在这一刻,海口夫子在课堂上的讲话却在少女的脑海中浮现。

    “不能退,绝不能退缩!”

    夫子的话仿佛给了少女极大的信心和勇气。

    官家不会错的,官家请来的夫子更不会错!

    少女一边想着,一边再次鼓起勇气。既然鼓声已经响了一声,在这没有回头路的情况下,少女双手轮替,不顾一切地敲打着巨大的鼓面。

    “咚咚!咚咚咚咚!”深沉而又响亮的鼓声传播出去。

    鼓声立刻引起了路边百姓们的注意,百姓侧目,站在远处小声议论着。

    “这小娘子长得真俊俏,水灵灵的,不过这胆子也挺大,竟然敢敲登闻鼓。”

    “这肯定是家里有冤屈吧。”

    “你说的不净是废话,没冤屈谁敢敲这登闻鼓,不怕杀头么?”

    “各位,今日可不同往日,小娘子恐怕摊上大事了。”一名中年人摇摇头叹息道。

    “这位兄台,此话何解?”

    “今天乃是赵官家朝会之日,这满朝文武都在大殿之中呢。恐怕此时已经惊动官家了。”中年男子叹口气,说道。

    此言一出,一时间众人都为这名少女的命运捏了一把汗。

    登闻鼓可不是供人敲打玩乐的,一旦查实没有冤屈,后果极其严重,恐怕要被送走一户口本了。

    与此同时,少女远在客栈休养的父亲也听到了鼓声,一种莫名其妙的担忧涌上心头,可又说不清楚究竟为什么。

    或许这就是血肉至亲的缘故吧……

    男子连忙呼喊少女的名字,却迟迟得不到回应,心中的担忧猛然间又增加了几分。

    血缘纽带有时候真得很玄乎,说不清道不明。

    大殿之上,赵昺和朝臣们正在商议国事,忽闻一阵急促的鼓声响起。

    赵昺抬头看向朝宫门口方向,表情凝重。

    众位朝臣也纷纷侧目,希望能看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