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泣血征程之五胡乱华 !
在前秦忙着灭前燕,收前凉,平代国,远征西域的时候,东晋一刻也没闲着。面对强大的前秦,虽然再也不敢出师北伐了,但是东晋朝廷上上下下都明白,一旦前秦统一北方各地,届时必然会挥师南向,大战不可避免,事关生死存亡。
376年正月,年仅十四岁的小皇帝司马昌明亲政,任命谢安为中书监、录尚书事,东晋开启了由谢安当政的时代。
虽然不是那场战争的直接指挥者,但是,我认为,谢安的当政是东晋赢得那场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的关键性因素。有名臣当国,然后才有后来的一切,包括某些貌似偶然的必然事件和因素。
和王猛相比,谢安是没有战胜攻取的武功的,但是在治国方面,同样堪称出类拔萃,毫不逊色。当政期间,谢安选拔了徐邈、范宁、谢玄、桓伊等一大批文武贤才。同时以节俭治国为方针,改革赋税制度,降低官员俸禄,裁撤冗员,杜绝虚耗用度,停止一切非军国要事的差役和费用。这些措施减轻了人民负担,使东晋从桓温北伐失败的阴影中走出,国力开始增强,为后来的那场决战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缓和国内门阀大族矛盾上,谢安任命桓冲为荆州刺史,桓嗣(桓温子)为江州刺史,以王蕴(皇后父亲)为徐州刺史,谢玄为兖州刺史、领广陵相。长江中下游的方镇大权分别由桓、谢、王三大家族掌握,东晋各大族互相妥协让步,利益关系得以协调,桓氏一家独大的局面得以缓和,朝廷与方镇之间,上下团结和睦。
强大的国力,上下团结一心,正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幸甚,在前秦南征之前,东晋完成了物质和心理上的双重战争准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最为艰难的一步,正是在谢安的主导下顺利实现。
当然,军事上的准备也同样重要。当时,为抵御前秦的巨大威胁,在谢安的举荐和命令下,负责江北战事的谢玄组建了一支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队——北府军。
[北府军]
北府军,又称北府兵,东晋时由谢玄主持创建,军队主体为北方流民,因谢玄镇守地京口又称为北府,其军因而得名,是东晋抵抗北方胡族入侵的中坚力量。初始时由谢氏家族掌控,后来随着政局发展,其军队领导人几度易主,最终成为南朝军队主力。北府军成军期间,名将辈出,战功卓著,其军队统帅传到刘裕手中时,开多兵种协同作战之先河,北府军战斗力达到巅峰,号称中国古代最强之军队。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北府军的强大,同样由多种因素促成。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军队主体为北方流民,除了一路难逃的幸存者外,还包括残存的乞活军和北方义军。这些人是在五胡乱华的背景下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和北方胡人有着血海深仇,敢于拼杀,骁勇顽强,是北方汉人仅存的精髓。
亲眼见识过亲人和朋友如何被杀死,自然知道该如何拿起刀来拼命。
其二,谢玄在组建“北府军”时,并不是单纯招募流民然后自己训练,而是通过招募流民军首领整合成军,军队凝聚力大,军官掌控能力强,临阵指挥经验丰富。
大浪淘沙之后,依然能够带领一帮兄弟在快马弯刀的胡人铁骑下活命,自然有其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可以说,北府军是北方汉人精髓中的精髓。
其三,拥有优秀的统帅,除组建者谢玄外,在其后来的历史中,北府军先后有刘牢之、刘裕、王镇恶、檀道济等名将出现,尤其是在刘裕统帅时期,北府军战力达到巅峰,创造了步兵打败骑兵的神话。王夫之有言:“裕之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
其四,特殊的时代背景影响,外族入侵带来的巨大压力和肆意践踏、屠杀使汉人感觉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在当时,北方汉人要么加入义军杀死胡人,要么独自逃跑然后被胡人杀死,别无选择。所以他们只能团结以求生,共同抵御胡人的屠戮。这就养成了这只军队从将领到士兵强悍的性格和习气,战斗力自然不差。
总之,北府军是一支由凶悍的士兵(久经战场淘汰后的精髓),优秀的将领(义军统帅中的精英分子),杰出的统帅(刘裕等人),再加上特定的历史时期给予的团结和勇气,共同组建而成的军队。
像羔羊一样等待屠戮还是拿起武器杀出一条血路?
他们是已经做出了选择的人们,民族的危难赋予了它必须强大的使命。
前秦所要面对的,原来是这样的东晋。
不过苻坚并不得知,在顺利消灭前凉和代国所带来的喜悦中,苻坚认为,大军所至,东南必当授首。
其实这是无解的战事,在中国,任何一个已然平定了北方的政权,无论是华夏族还是异族,都必然会挥戈南向,以求一统天下,只是胜负难料,成败不同罢了。
这是秦始皇注入我们血管中的血液,也是他永久的丰碑。影响之巨大,今日尚存。
378年二月,为夺取东晋北部战略要地襄阳,打通南下通道,苻坚正式向东晋用兵。
前秦大军兵分四路,一路是征南大将军苻丕,统步骑七万,出武关(今陕西商县西南),直趋襄阳;一路是京兆尹慕容垂及扬武将军姚苌,率军五万,取南阳(今河南南阳),经南乡(今湖北丹江口东南),再下襄阳;一路由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率兵四万,兵出武当(今湖北郧县东南)南下;一路由征虏将军石越统率精锐骑兵一万,兵出鲁阳(今河南鲁山)。四路大军,会攻襄阳,以求一战必胜。
战事打响后,为策应襄阳方面的进攻,苻坚又命令兖州刺史彭超、后将军俱难、右禁将军毛盛、洛州刺史邵保等率步骑七万,向东线的淮南地区进发,进攻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以造成对东晋的东西夹击之势。
面对来势汹汹的前秦大军,东晋采取分兵固守之策略,在东线,以尚书仆射加侍中谢安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率重兵防守建康,确保江淮地区、九江以下及京师建康的安全;西线以荆州刺史桓冲都督荆、江、梁、益、宁、交、广诸军事,防守江汉地区,确保长江中下游的安全,防止秦军顺江而下。
淝水之战的前奏之战,襄阳、淮南争夺战爆发。
[襄阳之战]
378年四月,前秦将领石越趁襄阳守将朱序不备,以五千骑兵泅渡汉水成功,并顺利夺取襄阳外城。朱序惊慌失措,率军退守襄阳内城后继续负隅顽抗。前秦各路大军随后继进,围攻襄阳。
此处朱序就是后来高喊“秦军败了”的那位,当时正任职梁州刺史,镇守襄阳。虽然后来被俘投降,但是那一声高喊,足以证明朱序对东晋的忠诚。
当时大侠郭靖还没有出生,也没有《武穆遗书》作指点,更没有能够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武林高手前来助战。不过朱序并不是一个人在守卫襄阳,依然是有帮手的,即他的母亲韩氏。
在得到秦军来犯的消息后,韩氏率领自己的婢女和城中服徭役的妇女同志在城内筑起了一道牙城(即朱序退守的内城)。秦军攻破外城后,东晋守军正是凭此牙城得以坚守,继续抵抗,襄阳人称之为“夫人城”。这道城墙,带给将士们的不仅仅是一道抵抗的屏障,更给予了他们在随后长达一年时间的围困中坚守下去的精神力量。
这座城池全民皆兵,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苻坚在重用降将朱序的时候,真应该查查他的家谱和履历,有如此巾帼英雄的母亲,朱序怎么好意思做个软骨头。
然后就是漫长的攻防战了,声势浩大的前秦四路大军围攻襄阳,却在坚城之下钝兵挫锐,从四月一直攻打到当年的十二月,毫无进展。而朱序虽困守城中,却时常派兵伺机偷袭,并屡屡得手,守城守得不亦乐乎。
十几万大军攻打一座孤城,仗却打成了这幅模样,前秦的朝臣们自然多有弹劾,苻坚也有点坐不住,下诏责备襄阳方面统帅苻丕,赐宝剑一柄,“来春不捷者,汝可自裁,不足复持面见吾也。”
千军万马杀过去,却连一座孤城都打不下来,苻丕自然是没脸去见苻坚的。从379年正月起,苻丕总督各路军队,加紧进攻襄阳。此时,虽然东晋各路援军均不敢救援,但朱序却因为屡破前秦军,心生麻痹,防备开始松懈。
即便如此,前秦军依然没有攻克襄阳,直到守军内部发生了变故,转机才得以出现。
379年二月,东晋襄阳督护李伯护派其子暗通秦军,成为前秦内应。苻丕命令各部趁机猛攻,在秦军和叛徒的里应外合下,终于于三月六日攻克襄阳,生俘东晋守将朱序。
春天已经深矣!
襄阳争夺战以
前秦的胜利而告终,苦战之后,苻丕也终于从地上捡回了去见苻坚的脸面,虽然已经有点脏,但是只要涂上一些脂粉,还是可以挂上去的。
战后,苻坚对固守襄阳的朱序大加赞赏,认为如此人物忠勇可嘉,任命其为度支尚书。然而却杀了李伯护,理由是吃里扒外当汉奸。
这是匪夷所思的结果,毕竟,如果没有李伯护叛变作内应,前秦并不一定真的能攻下襄阳。杀了他,以后谁还敢为前秦通风报信?
忠义者应当给予尊重,但小人却也有小人的用途,如明末清初的吴三桂之流,乱世之中,举足轻重。在苻坚感叹东晋忠臣义士之多的时候,可曾想过,自己也在为他们的存在推波助澜。
唯一的解释在于,苻坚坚信他一定能一统寰宇,根本不需要这种小人的存在,反而要用如此人物的项上人头来向他的部下们宣示忠义的重要!天下即将在握,诸位以后要做忠义者,而不是卑鄙的叛徒。
[淮南之战]
在东线方面,378年八月,前秦军彭超、俱难分别对彭城(今江苏徐州)、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展开进攻,淮南之战爆发。
和襄阳方面面临的情况相同,由于晋军的坚决抵抗,彭城的攻城战同样旷日持久,直到襄阳之战结束,彭超尚未能将其攻克。后来谢玄用计使彭超撤围,将守军全部救出,前秦军才得以将彭城占领。
期间,由于彭城被围,内外消息断绝,谢玄的援军到达泗口(古泗水入淮口,在今江苏淮阴西南)后,无法和彭城守军取得联系。军中一个叫田泓的将领便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前往告知消息,然而不幸的是,虽然田泓一路潜行,但仍然被秦军抓住。彭超在一番劝说之后,赏给了田泓很多财物,“到了彭城告诉守军‘援军已败’,荣华富贵就应有尽有。”话毕,彭超瞥了一眼这个抱着金银珠宝不撒手并一个劲点头的晋军将领,眼神中满是轻蔑。
然而当田泓来到彭城城下时,望着城墙上惊疑不定的守军,他却突然大声高喊:“援军将至,诸位务必坚守。”
这是以自己生命为代价的一句话,然而却为彭城的守军带去了希望和勇气,一直顽抗到谢玄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谢玄率领的援军正是北府军,田泓只是其中一个最普通的基层军官。
明知必死,依然选择了为国而战。赳赳武夫,无双国士!可能,这样的人从小到大都没听说过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吧,然而却用行动将其诠释。
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的每一个奋不顾身的勇士,我们都应该铭记。
彭超占领彭城后,和已经攻克下邳、淮阴的俱难会师,南下进攻盱眙。占领了襄阳的前秦西线部队也在毛当、王显的率领下,起兵两万东进,支援彭超、俱难。
379年五月,彭超、俱难攻克盱眙。随后,前秦六万大军围困三阿(今江苏宝应境),其兵锋距东晋腹地广陵(今江苏扬州境)不足百里。
刚刚完成救援彭城任务的谢玄再次临危受命,率军自广陵出发,救援三阿。
五月二十五日,谢玄击败彭超、俱难,前秦军退走盱眙,前秦在东线方面的攻势被遏制,前秦一败。
六月七日,谢玄攻盱眙,彭超、俱难再次战败,退屯淮阴,前秦二败。
随后,谢玄命部将率水军乘潮水而上,乘夜焚毁秦军所架之淮河桥,秦将邵保战死,彭超、俱难退兵淮北,前秦三败。
随即,谢玄率军追击,双方再战于君川(今盱眙北六里),彭超、俱难仅以身免,前秦军四败。
淮南争夺战是北府军成军后第一次参加战斗,首战即以弱势兵力大败前秦十余万大军,并且屡战屡胜,使一直以来无往不克的前秦大军遭受了惨重损失。战后,彭超自杀,俱难削职为民,前秦精锐士卒伤亡惨重,军心士气严重受挫。而经过这次战争,晋军士气大振,为后来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信心。
经过连续反击作战,晋军夺回淮阴等军事要地,稳定了淮水地区局势。但是,东晋未能收复军事重镇彭城,前秦在东线南下的条件依然具备。
好了,让我们来看看那个通过政治改革让东晋有自资格赢得淮南之战乃至于后来的淝水之战胜利的人——谢安,天下苍生为什么要望着他呢?
长得帅那是一定的,不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