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 穿越之农女奋斗记 > 61镇上谋出路

61镇上谋出路

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穿越之农女奋斗记 !

    安好了家,杨初月摸清了县城里收货贩子到镇上收货时间和次数,除了粮食外,收得最多的便是家猪鸡鸭兔子等活禽和鸡蛋鸭蛋。

    杨初月趁着十五赶场那天,县城里的商贩子来收货,在他们那里了解了一些关于收货的行情。商贩子告诉杨初月说,这些货物不止会卖到县城里去,还可能卖到西州首府去,所以家禽和猪之类的活物卖的非常好。

    杨初月想到杨宅除了住房外,还有好些空着的房子,杨初月琢磨着可以把那些空房子收拾出来,可以养上一些鸡鸭兔子和猪等家畜,到时候便可在固定的时间交一些活禽和禽蛋。

    杨初月说了自己的打算:“冯老板,要不这样,我在家养一些鸡鸭兔子和活猪等家禽,等到可以卖的时候就来找你,每只鸡鸭兔子少三个铜板怎样?”

    陆老板想到自己挣这些钱也是小本生意,卖方能主动少一些钱,他自然乐意:“那行,你打算每次交多少?”

    杨初月想起自己上辈子的老本行,这事不能盲目的来,问道:“那陆老板先给我说一说,哪些家禽买的好一些,这样我就可以根据买卖情况来决定多养哪些家禽。”

    陆老板对杨初月这一做法颇为赞同:“若说卖的好的家禽,还是猪肉卖得最好,毕竟猪肉便宜,不止大户人家买得起,平常小户人家在平常打牙祭也买猪肉吃,另外嘛,就是鸡鸭和兔子。不过禽蛋中,鸡蛋卖得好,你可以多养鸡生蛋。”

    杨初月听后点头,在镇上有了新的生财之路,以后日子也有奋斗的目标。因杨初月承诺每次交货可以少一些钱,陆老板赶紧应下。杨初月还问了一些其他的问题,了解了一些行情后,再立了一张字据。陆老板收好了货回县城,杨初月回杨宅说了养家禽这事。

    这等能生财的活计,杨老三自然愿意做。全家一起动手收拾宅子后面那一排低矮的房子,杨老三为了省钱,自己动手搬了石头砌一排猪圈,又用木板钉了鸡舍鸭舍和兔舍。

    活鸭和兔子要得较少,所以他们在菜市场卖活禽的地方买得较少,猪仔儿买了五只,小鸡买了四十只。丰莱镇周边都是土地和荒坡,还有几处小水塘,所以猪草兔草不用操心,放鸭子也可以到不远处的小水塘里放。

    其实这笔生意也可以做得更大,但她这回放弃了。上辈子她虽然不聪明,模样不出挑,性子也不怎么讨喜,但做什么事都尽全力去做。读书上学十八年,为事业打拼了五六年,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她大姐和弟弟差,拼命的学习拼命的工作,终于学业有成事业成功了。不过到头来什么都没得到。

    这辈子她不想像上辈子那么累,虽然杨家人各种惹麻烦做了许多错事,但一家人守在一起,钱够用,粮食够吃,一切都好了。平凡安稳没压力的日子比什么都好,尽管丰莱镇地方偏僻了些,好在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大事,对这里的影响都很小。穿越后这辈子,她的追求也不高,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比什么都好。

    家里的鸡鸭兔子活猪长大了能卖钱,鸡鸭生的蛋也能卖钱,想到后来能拿到一大笔银子,全家老小干活儿都格外卖力。每天割草的割草,做家务的做家务,务农的务农,各种分工非常明确。看到现在一家人满足有干劲的样子,杨初月也觉得这辈子这样过下去也未尝不可。

    杨十九十八岁,现在杨老三夫妻把已经在心里把她许给了杨兴年。杨十九也默许了,杨十九见了只觉得她们会白忙一场。

    因为杨十九将来要嫁给杨兴年,杨兴年走的仕途,将来还有上升的前途,杨十九一个懵懂无知的乡下姑娘还不适合当官太太。为了将来杨十九能当一个合格的官家夫人,柳四娘往杨初月把自己在京城邱家学来的规矩一一的交给她,还请了镇上一户读书人家的夫人教她妇德之事。

    虽然杨初月鄙视古代那些三从四德的东西,但她还没胆量明目张胆的和那些教条对着干,只得顺从着。

    杨初七最大的孩子杨东到了入学的年龄,杨初月送他进了学堂,就算不走仕途,能读书识字也好。自从刘一郎跑了过后,杨初七就给三个孩子改了姓氏,不让他们姓刘,让他们跟着自己姓杨。

    杨初七在家,跟着她爹一起下田,种着宅子后那五亩田地。地里的每年的出息能养活一家子。杨初月当初跟着柳四娘学刺绣,为的就是将来能赚些钱杨家。小镇上的大户人家不多,数来数去只有那么十户,对蔬菜粮食需求不大,剩下的都是自耕农,家里的地中的粮食和蔬菜够他们自给自足,因此种粮食这块儿暂时走不通。

    莱川县城到丰莱镇收货的人也不多,每一季度来一次,有时候冬季还不来。收的就是些粮食和蔬菜家禽之类的东西。每年种地辛苦,人力物力投资大,杨初月不想让杨老三和柳四娘再那么辛苦。想到卖刺绣这事,杨初月对柳四娘说了。

    柳四娘和她先接了一些红绸绣坊的活计做,因为搬到镇上,两人可以帮着做一些衣裳鞋子之类的。

    杨初月想能不能做更值钱的绣品,例如做大幅的刺绣,或者做其他的大宗货物。杨初月从京城回桐安村的途中路经西州城,知道从西州城到丰莱镇坐马车得走五天五夜,丰莱镇算是整个西州城所管辖的最穷最偏远的小镇之一。

    离丰莱镇最近的县城莱川县也得走一天,梁大户在莱川县有生意,杨初月问了他,莱川县是否有大件的绣活儿可做。

    梁大户说:“莱川县是西州的刺绣大县,县里有好几家绣坊和成衣铺子,我打听过,那些绣坊镇里大户人家做衣裳和绣品的,有好几家还是专给京城大户人家做的。不过那些对绣娘的绣工要求很严格,若是没三五年经验的绣娘,他们那里都不招人的。你虽然学过女红,但还达不到绣娘的标准,他们那里不会收。”

    杨初月打听到莱川县有大型绣坊,以后有活儿干就成。她对柳四娘的刺绣功夫很有信心,说道:“大户,我娘在到丰莱镇之前是绣坊里的绣娘,她的手艺比我好上百倍。要不我和我娘先绣一幅刺绣,绣好了以后,你下次到莱川县的时候,我跟着您一起到县里看看,你看成不成?”

    杨初月是她多年的邻居,他一直把杨初月当小妹看,这事他先点头,说:“成,我虽和那家绣坊的老板相熟,但也不能保证把你和你娘举荐进去。你们母女两个先做一幅刺绣看看吧,若绣得好,说不定有戏。”

    杨初月说定了这事,回家同柳四娘说了。她到丰莱镇二十多年,从没离开过这里一步,杨老三在桐安村待了一辈子,还没到莱川县看过。柳四娘和他做了二十多年的夫妻,他现在不担心柳四娘会跑,于是同意了让柳四娘和杨初月一起到莱川县去打听刺绣行情这事。

    杨初月上辈子学的是管理,在学习和工作之余报了美术班学画画,那时候她特别心水网上那些手绘的古风版的美人图和唯美的风景图,于是常拿着绘画铅笔素描本上临摹那些喜欢的画。

    那时候她画了很多,现在要描画也是信手拈来,如果要绣一副绣品,她可以描一副古风美人图,再配以鲜亮的颜色。杨初月花了一天的时间画了一副烟雨图,断桥,残柳,和一个撑伞的走在雨中的美人。

    柳四娘看了说:“这画得虽好,绣出来的样子也好看,但就是不太喜庆。那位绣坊的老板估计不会喜欢。”杨初月执意要绣这种水墨型的画,也是想到喜庆的太多,老板看了估计觉得没什么吸引他的地方,杨初月坚持绣这幅画。

    柳四娘在针法和绣法上给了杨初月一些指导,两人在红绸绣坊买了工具回家开始专研怎样做好这幅绣品。十天后绣好,杨初月把绣品拿到红绸绣坊请店里的活计帮她裱好。

    放下绣品,杨初月到菜市场那边买猪肉,回到红绸绣坊取了之时,王老板急匆匆的从里间出门来叫住了她:“杨家姑娘,请稍等一会儿。”

    杨初月放下菜篮子走到绣房门前问道:“王老板,你找我有什么事?”

    王老板请到:“到店内说话。”

    杨初月见到店铺里的东西卖得差不多了,王老板夫妻也没进货的意思,奇怪地问道:“王老板,今天店里的东西怎么这么少呀?”

    王老板拍手说:“正是要和你说这事,我们一家准备搬到莱川县去做生意,这间铺子正好要打出去,我看你和你娘都是有手艺的,打给你们正合适,不晓得你们要不要?”

    杨初月大喜,她本来也想在镇上开一家衣料铺子,卖些布料、针线或者成衣之类的,但已经有一家红绸绣坊,镇上的生意并不是特别好,因此她也没和王老板抢生意的意思。

    王老板在丰莱镇的生意做得好好的,并未听到他要搬家的意思。杨初月还不怎么确定,问了王老板具体的情况。王老板把自己在莱川县找到了宅子和铺子的消息对杨初月说了。杨初月大喜过望,现在王老板要搬家,把这间铺子打给她,正和她的意:“好啊,王老板。先恭喜你家高迁了,搬到县城可是难得的好事。我虽没去过莱川县城,可以听说县城大得很,是西州西边最大的城市。到那里做生意,肯定生意兴隆。”

    王老板急忙拱手说:“哪里哪里,我大半辈子都待在镇上经营这家铺子,三十多年来在镇上赚了些小钱。我看丰莱镇地方偏僻得狠,待在这里一家人都没什么前途,我想把生意做大一些,也为了家里的儿子能在县里上更好的学堂,所以就准备搬家。我已经把一切都办妥了,只差这间铺子还在了。”

    杨初月知道王老板家的柱子在上私塾,丰莱镇上虽有私塾,但毕竟比不上县城,“你家柱子有出息,以后考上了当了大官,你和老板娘就不用那么劳累了。这间铺子我要了,老板你先开个价吧。”

    王老板急于把铺子打出去,要价也不高,“四十两银子,你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