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 淡泊如风文集 > 老贵走好

老贵走好

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淡泊如风文集 !

      老贵,别人都这么叫他,我也这么叫。

    老贵是铁路工程施工队的推土机司机,个矮、头秃、肚儿圆,堆在驾驶室里像一尊弥勒佛。

    上工地值班时,我特别喜欢坐进他的驾驶室,看他手脚并用,看他歪嘴叼支烟卷眯起眼睛的样子,看他踩离合器时,脚指头从破旧的布鞋里伸进伸出,像探头探脑的小老鼠。他忙一阵子,总是歪过头来说:“小陈,又上来了,看我车干净吧”

    “是小成,把舌头伸直了!”

    真没办法,因为他是老贵嘛,成、陈不分!

    老贵其实是有名字的,叫唐八根,很土,也最具中国特色。因为他是贵州人,所以大家都习惯喊他老贵,他的本名也就渐渐被淡忘了,只有在领工资时还偶尔用一下,他也习惯了老贵,喊他唐八根,他还要扭一圈,摸一下肚皮后才反应过来“嘿嘿老子都忘记了!”

    说他的车干净是真的,他领棉纱领得也最多,惹的材料员直瞪眼:

    “你老师傅吃棉纱呀,一辆破车你整天擦个球咧!”

    老贵从来是不顶嘴的,只是看着材料员嘿嘿的笑,材料员被他粘的没办法,只好妥协,一边嘟哝着开库门,一边捅他的大肚子。

    其实我喜欢坐他的车,还有一个真正的原因,那就是喜欢看他摆弄着一堆操纵杆,从坑坑洼洼的不毛之地上开过,看着黄土在铲刀的两边翻飞,嗅着一股股新鲜的泥土气息,看两道轨印清晰地留在平平坦坦的身后,就像大海航船,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和成就感。

    老贵是有绝活的,闲暇时,他的手总像变戏法一样,摆弄出许多的玩意:用废包装带编各种形状的篮子;用旧饮料瓶铰出各种花型

    我最欣赏的就是他会用铁丝做套子逮野兔,找一捆细细的铁丝和木桩,拿把锤子别在腰里,提一把充电灯,晚上悄悄地溜进荒郊野地,撅着屁股像只老猎狗,东嗅嗅西闻闻的,拔开草丛看野兔拉的粪球,然后选好地点就开始下套。

    我曾好奇地问他:“野兔满世界跑,你怎么知道它就非从这走不可?”

    他一边拨拉着野兔的粪球,一边故作神秘的说:

    “闻闻这就知道了嘛!”

    球,气得我直想揣他的肚皮。不过晚上我是不敢跟他出去的,不只是怕黑,而是着过他的套!有次我跟他出去,在一个山坡的草丛和小路上布满了用铁丝做成的圈圈。一会我内急,跑一边去方便,等回来时他又鼓捣了好多,我一时急着追他,刚一抬脚就感觉不对,还没反应过来,就叭叽摔倒地上了,他蹲在草丛里嘿嘿的笑,像一只狡猾的老猫。原来中了他的埋伏,爬起来想找他算账,却又不敢朝前迈一步了,只好大叫:

    “老贵,快告诉我从哪儿走,要不我收拾你!”

    “你跳着走嘛”

    老混球,以后我再也不敢跟他出去了。但他经常能搞回几只或大或小的野兔来的,他的红烧兔子头很拿手,做的又辣又香。等我吃的两嘴流油的时候,我拍拍老贵的肚皮大方的说:

    “好,老贵,咱俩扯平了!”

    老贵识字不多,他的家信都是我给他念,给他回的,因此我也经常能吃上红烧兔子头。老贵的家住在大山里,据他说回家要坐四天的火车一天的汽车,还要再爬一天的山路才能到家。他有四个孩子都在上学,生活很是困难,老贵每年春节都主动要求留勤,一是因为回家过年车挤花钱也多,二是留勤可以拿补贴,再者就是攒下调休在农忙时回家帮忙,他基本上是一年回家一次,赶上工期紧时,两年才回去一次的。

    老贵干事总是不紧不慢的,常眯着眼嘿嘿笑道:“慌什么,荒了不打粮食!”他的车开得好,活干得也漂亮,但总按自己的看法来,有时气得工地领工员又叫又跳,所以也总不得领导的赏识,一提老贵,他们的评价就是:一头不戴笼嘴的牛!

    他有一个磨掉了油漆却乌黑发亮的工具箱,是师傅留给他的,里面什么破烂都有,螺丝帽、电线头、小配件有时修理工到料库找不到的东西,在他这里就能找到,他把它当成了宝贝

    退休的名额批下来了,里面有老贵。那几天,老贵总是若有所思地围着推土机转,别人都在忙着整理自己的物件,打包、托运,而他只是仔细地擦那个黑不溜秋的工具箱。

    欢送会开完了,在会议室的大桌子上摆上了送行的酒席,老师傅们只是默默的坐着。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十年的坎坎坷坷,战严寒斗酷暑,为的只是钢轨的延伸,巨龙的飞舞。他们默默的奉献着,铺就了人生的坦途,他们苦过、累过、痛过、笑过、成功过,但随着一纸退休令,一切就这么截然而止了。老师傅们的脸上刻满了留恋和失落。

    “就要走了,来,小陈干一杯,这就是咱俩今生的最后一次宴席了”

    老贵定定得看着我

    那晚我醉了,醉得一塌糊涂。等清早醒来,送站的车已经开走了,老贵没有叫醒我,一个人就这样默默地走了。我跑进他的宿舍,只见光光的床板上,那只工具箱在幽幽的发着光

    泪光中,我只能对着远处遥遥的祝福:

    老贵,走好

    淡泊如风

    200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