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中文网 > 活在乱世 > 第四十一节大雪

第四十一节大雪

一九中文网 www.19zw.com,最快更新活在乱世 !

    由于张金亮的坚持不允许井家独立成村,在童子军的威压下,这900多人被迫被4个村子瓜分,四个村子周围还都有大量的林地还没有开垦,安排这点人住下,根本没有问题,尤其是老村,现在几乎已经没有想继续开垦荒地的人家,村子里面的人只是种着以前的熟地而已,对于他们来说,耕地已经不是必须拥有的了,进工厂,或者自己开作坊,都要比种地来粮食快的多。不过以前的可耕地也没有人放弃,毕竟都是饿怕了。

    井家还有部分人直接被王三,以及采煤的工头直接雇佣,毕竟铁工厂有几百吨的铁矿石需要烧结,煤矿上也需要人在井下劳作,那都是重体力活,这批人的工钱暂时只需要每天管两顿饭再加一斗麦子(大约1。6kg)而已。

    还有部分被一些手工业作坊雇佣,用来弥补人力不足。老村是吸纳这批人最多的地方。几乎有1/3的人被老村安排下,毕竟这个村子的手工作坊特别多。

    而1018岁的男子,按照山寨不成文的规矩,是必须进学校学习的,第二天一大早,小二冒着正在下的大雪,带着人就开始了征召。

    在张金亮的参与下,这些人迅速的被稀释到各个村落之中,而井氏兄弟,则被他聘请为教员,协助王晏之编辑字典,控制在学校之中。

    现在山寨对安排流民已经有一定的经验,第二天,各个村的议会代表,就组织这些人冒雪自己搭建简单的窝棚过冬。救济粮和物资则由大粮仓统一发放,为了避免浪费,大粮仓是按照每五天一个定量送粮到户,并由他们亲自按手印接收的。有工作的就不在发放救济粮。就是救济粮到时候也的归还,不过是没有利息罢了。

    而小小纺织厂的姑娘们,也跟随大粮仓管理人员的后面,对自己的产品和商店的商品进行了赊销,主要是一些被子、斧子、铁锹之类的必需品,而奢侈品,还没有人冒那个风险,对这些人赊销。

    水统局的人也在最快的速度,对他们进行了人口统计,并详细调查了这些人有没有特殊的技能,并在议会备案。

    由于他们的主心骨已经处于张金亮的半扣押状态,这些人想闹事,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

    不过最令张金亮感到高兴的是,这支队伍中竟然有个医生,马上小二的高级班学生又被裁减了10多个,去跟着这个医生当学徒了。

    木匠老刘家,刚刚盖好还没有住进去的房子也被议会征用,山寨第一所公立医院开业。征用老刘家的房子,也是有实际情况在那里放着,毕竟他全家都在山口住着。狗蛋虽然在山寨,但是基本上每天都在木器场,没有时间去住那栋两层小楼。自从盖成后,那座小楼一直就是空的。张金亮正好让大夫全家和那10个童子军一起住在楼上,楼下则是诊所,草藥童子军储备到也是不少,正好也用上。在楼下还开了一个藥房。

    这批人能从秦州走到这里,也是幸亏有这个大夫,要不然死人绝对要比现在多。

    这场大雪从腊月19开始,就一直在那里下着,断断续续就没有停过一天。

    气温越来越低,连水库也在腊月24那天完全的冻上了,为了保证水轮不被冻结,铁工厂已经分成了三班倒,连续不停的生产着箭头,矛头,刀,钢板,铁皮,和滚珠,明年要用滚珠的地方特别的多,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无法分拣,也就无法使用的,另外,铁工厂开春以后还要再次开高炉,的赶紧把库存的熟铁用完。

    因为有了手动钻机,生产箭头的事情简单多了,他们直接把直径12的钢筋,截成段,一头打出四棱锥,而后把这个四棱锥用夹具,头朝下固定在钻机下面的台架上,用钻机在四棱锥的另外一头打眼,再用锻锤在固定的模具上对这个眼进行冷墩扩孔,再然后使用钻机在这个孔里面顶出内丝;校直,对四棱锥进行渗碳,淬火,提高箭头的硬度;最后交给在工厂做工的妇女打磨出锋刃。

    一个四棱锥的破甲箭头就制作成功了,用的时候只要把统一规格的箭杆拧进去就可以了,木头会很自然的和里面的内丝齿合,非常的坚固。

    这种连接方法快捷省力,唯一不太好的就是,如果是弓箭使用的加重箭头的话,必须用粗硬厚重的硬木用来调节重心,避免重心过于靠前。重心过于靠前,一个容易栽头,另外一个木杆挠度不够的话,出去的箭非常的不稳定,影响精度。

    不过主要装备枪弩的童子军对这个到是并不是太在意。毕竟枪弩对弩矢的要求比弓用箭的要求低太多了,最少他不用考虑矢杆的扰性对准确度的影响,而弓则必须考虑。

    箭杆太硬,尾羽容易打弓身,太软,稳定性又不好,所以一定拉力的弓配多重的箭头,用多粗的箭杆那基本上是死的,当然箭杆使用材料不同的时候,因为其材料挠度不一样,箭杆的粗细也不能一样。

    制作好的箭头都抹上大麻油,存放在铁皮制作的防潮箱内,而后再用木箱包裹,存放在仓库中。铁皮箱采用的是压扣加毡条密封,这种密封方法直到现在还在继续使用。铁皮箱的制作完全外包,由专业制作铁皮烟囱的那家进行承包,毕竟工艺上基本相同。铁工厂只负责供应铁皮和制作把手用的细钢筋。

    要是纸多,张金亮绝对会对每个箭头精细包装,而现在只能这样凑合了。纸在着个年代可是奢侈品。

    为了加工箭头,张金亮一口气做出来了10台钻床,对箭头形成了流水线作业,大大加快了生产的速度。从王舒对箭头的订购数量来看,这个年月打仗也得拼消耗,消耗主要的就是这个东西,平常没有储备是绝对不行的,更何况以后还要卖。再说生铁倒出来的箭头质量也太次了点,并且还不好固定。需要用胶漆丝等等东西,山寨可是不会有那么全的物品的,少量换来的生丝,也主要用来制作弓和弩的弦。用大麻纤维制作的弓弩弦太粗了,严重影响箭矢的初速。而蚕丝可是在尼龙出现以前,人所能使用的天然纤维中强度最高的。也许蜘蛛丝强度更高,可是凭借现在的技术是无法利用的。

    现在唯一能限制铁工厂箭头数量的只是熟练工的多少了,而现在学校里面也实在无法提供更多的工人。

    第二批和第三批学员,现在已经半数都在铁工厂木工厂上班,学校必须留一部分种子学员。而其他的学员也只是刚入学三个月到半年,不过认识了几百个字,能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还不具备上班的水平。现在铁工厂里面那批老人,已经逐渐退出了一线生产,或者干一些杂活,或者自己开始单干。

    铁皮作坊的老板,就是最早参加铁工厂劳动的那10户中的一户。他算是比较聪明的那种人,在张金亮给他示范后,他马上就明白了打各种东西的技巧,现在他的作坊里面,除了烟囱,铁箱,还有的就是铁皮水桶,虽然张金亮还没有搞到锌,无法制作镀锌铁皮,但是一般的铁皮,也足够用了。旧了换新的就是了,这个东西可是要比木头桶轻的多。

    而开铸铁炉作坊的周彬则主要是儿子厉害,他家的那个小坩埚炉就是他儿子全面操作的。

    他儿子也是第一批学员之一,本来挖煤的他,后来参加竟标失败,在张金亮的协调下,他儿子退出了铁工厂,回家开起了铸铁作坊。

    现在铁工厂的一线工人全部都是前三批学员组成的,这批人学什么都要比那些老人快的多,最后进厂的那批学员现在还只能做些打杂的工作,只有很少的一两个能上机器操作。

    各种针钉的制作,张金亮在两天前也包了出去,有一个二期学员把那台拉丝用的设备搬回了家,带着以前在铁工厂做工的父亲,自己开起来了铁线作坊。专业生产铁钉,钢针,还有钓鱼钩。

    铁工厂的水轮的生产也没有停,由另外一组的工人在生产组装,这个东西到不是很急。

    采石场这两天因为雪太大,也停了下来。除了铁工厂,山寨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从学校传出来的读书声,以及学生们冒雪训练的口号声。公约现在已经成为所有学生的必背文章,新生一入校还没有认识字,就被人带着开始背诵公约。

    学校已经成为好多学生过冬的地点。为了度过寒冬,不但周彬向学校捐赠了铁炉子,连三个煤球作坊,也向学校捐赠了煤球,几个当选的议会议员,也在秋收后,组织本村的劳力,给学校又盖了10多间木头房子,加上老李盖的那四间砖房,和几间木板房,基本上保证所有的学生都有固定的教室。

    以前这些学生可都是轮流在教室里面上课的,这个班上完课,那个班再接着上,甚至有些就在外面空地上上课,没有文化课的就在外面进行训练。现在可是比以前好多了,虽然还没有课桌板凳,学生们还都是自带草垫子坐在地上,在班上听讲,用木棍在地上练习写字、练习算术。

    他们只有书是纸的,考试时候的卷子是纸的。纸太昂贵了。

    这么多学生可是张金亮最大的一个负担,但是他现在还能负担的起,而新迁来的那些村民,你要是让他们负担学费的话,他们宁肯选择退学,他们来上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家长不用再管这些孩子的吃饭穿衣了。这可是上千人的队伍啊,光每天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幸亏张金亮有钱,并且是真有钱,现在山寨的作坊矿山可是有1/3都要给他20%的专利收入,并且还是自愿给的。

    因为学校暖和,好多家比较远的学生干脆都把铺盖搬到了学校,晚上就在学校的教室里面住,不但有炉子取暖,还能在晚上堆在大教室外面听张金亮给自己的老师上课。

    为了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狗蛋,小三,小小,等铁工厂,木器厂的工人班组长也要回来代课,晚上再让张金亮给他们补习,没有假日,没有休息,每天这些人都工作学习都在十二个小时以上,没有人有怨言,也没有人叫苦,创业就是这样简单无聊单调的一天又一天重复着。

    石匠老陈在张金亮的吩咐下,冒雪寻找碑材,开始制作石刻。

    大雪还在不停的下着,没有一点停止的意思。地面上的积雪已经超过2尺厚了“明年肯定是个丰收年,”王二在议会里面,看着外面的大雪说道。他可是非常的高兴,明年粮食要丰收,自己的商队可是又该忙起来了。

    因为连续的大雪,这几天周彬以及煤球厂的生意好的惊人,原先还在那里犹豫的人现在也加入到了购买铸铁炉子的人群当中。

    由于大雪,本来准备第二天就走的孙宗主,也不得不留了下来,准备在山寨和儿子一起过年了。“哎要是知道这里这么舒服,今年把全家都接过来过年多好,”他舒舒服服的坐在热榻上,享受着铸铁炉带来的高温,喝着茶水,在那里想着。这栋专门给王晏之和孙熙盖的原木房保暖效果可是非常的好,地面上还铺着木地板,相当的舒适。

    旁边冒雪赶上山的王忠,也带来了王舒给孩子过年准备的东西,不过让他想不到的是,到这里竟然连见小主人和妹妹一面都很难。王晏之每天吃住都在学校,对学问的追求,已经让他忘记了一切,他整个身心的投入到了编撰字典的乐趣之中。他的水平让前来帮忙的井氏兄弟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高门华族,这才是一个不到13岁的小孩啊。

    而王茜也在小二的死缠烂打之下,被迫当上了孩子们的武术教官,想回来和他哥哥团聚,可能性不大了。说实在她在那里,也不知道是在教学生武术,还是享受被小二纠缠的乐趣。